男女主角分别是沈雨碧瑶的其他类型小说《老婆当红娘,帮前女朋友征婚沈雨碧瑶全文+番茄》,由网络作家“刘黄叔驾到”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我叫许新年,现在最大的人生课题不是修复旧手机,而是——给我闺女的干妈找对象。这事得从我老婆云碧瑶的“北京大妞不能见人落单”综合症说起。自打前女友沈雨调来南京当副教授,我家这位全职妈妈+工作室总监就跟装了雷达似的。但凡瞅见沈雨抱着书本独来独往,就跟看见了濒危动物似的,眼神里全是“这可不行”的痛心疾首。“新年你瞅见没?”碧瑶戳着手机屏幕,怀里的小梧桐正啃着她的发圈,“沈雨今儿个朋友圈又发‘独守空房’了!”我探头一看,好家伙,配图是沈雨在书房批改作业,配文“与其看论文里的爱情案例,不如给狗接生”。我乐了:“人家那是调侃,再说了,她带的研究生比我修的旧手机还多,能算落单?”碧瑶白我一眼,把小梧桐递给我:“你懂啥?这叫‘学术型孤独’!”她掏出...
《老婆当红娘,帮前女朋友征婚沈雨碧瑶全文+番茄》精彩片段
我叫许新年,现在最大的人生课题不是修复旧手机,而是——给我闺女的干妈找对象。
这事得从我老婆云碧瑶的“北京大妞不能见人落单”综合症说起。
自打前女友沈雨调来南京当副教授,我家这位全职妈妈+工作室总监就跟装了雷达似的。
但凡瞅见沈雨抱着书本独来独往,就跟看见了濒危动物似的,眼神里全是“这可不行”的痛心疾首。
“新年你瞅见没?”
碧瑶戳着手机屏幕,怀里的小梧桐正啃着她的发圈,“沈雨今儿个朋友圈又发‘独守空房’了!”
我探头一看,好家伙,配图是沈雨在书房批改作业,配文“与其看论文里的爱情案例,不如给狗接生”。
我乐了:“人家那是调侃,再说了,她带的研究生比我修的旧手机还多,能算落单?”
碧瑶白我一眼,把小梧桐递给我:“你懂啥?
这叫‘学术型孤独’!”
她掏出小本本,封面写着“沈雨脱单计划”,里头密密麻麻记着“28岁以上/戴眼镜优先/会修东西(加分项)”。
我瞅着那清单直摇头:“合着你这是给她找‘学术搭档’呢?”
三天后,碧瑶神神秘秘地告诉我,她在小区论坛发了匿名征婚启事。
我点开链接一看,标题写着《诚招能解“非典型恋爱恐惧症”的有缘人》。
正文里把沈雨的优点列得跟学术报告似的:“女,32岁,高校教师,精通五国语言(包括代码语言),擅长修复破碎情感(划掉),爱好研究旧物与情感符号,觅三观正、耐折腾、能接受冷笑话的男士。”
“我说媳妇儿,”我指着“修复破碎情感”的涂改痕迹,“你这是想让她转行当情感医生啊?”
碧瑶抢过手机:“重点是配图!”
我定睛一看,是沈雨抱着小梧桐在银杏树下的侧影,马赛克打得跟二维码似的。
小梧桐在边上“咯咯”笑,伸手去抓屏幕里的干妈,口水滴在我键盘上。
周六一大早,碧瑶就把我和小梧桐轰出了门:“走!
去社区相亲会支摊儿!”
我抱着孩子,手里拎着碧瑶自制的征婚展板,展板上贴着沈雨的“优点雷达图”和“理想型坐标轴”。
路过的大爷大妈纷纷驻足:“哟,这姑娘还会修手机呢?
比我儿子强!”
“那是当然,”碧瑶立刻接话,
“我们沈老师啊,修得了旧手机,解得了情感题,关键是对孩子好——你瞅这照片,跟我闺女亲得跟啥似的!”
我在边上直捂脸,生怕沈雨突然出现。
小梧桐倒是挺配合,举着碧瑶做的“求干妈脱单”小旗子,见人就晃。
“同志,你家这姑娘多大了?”
一位穿格子衬衫的大哥凑过来,我刚想开口,碧瑶已经抢答:“一岁半!
不过咱今天是给孩子干妈找对象!
您条件咋样?
会修旧手机不?”
大哥一愣:“不会……但我会写代码?”
碧瑶眼睛一亮:“代码跟修手机差不多!
来来来,先填个登记表!”
就这样,碧瑶逮着穿西装的单身男就问“会哄孩子吗”,看见戴眼镜的就聊“对旧物文化感不感兴趣”,吓得不少人绕道走。
隔壁摊位的红娘阿姨看不下去了:“姑娘,你这征婚咋跟面试似的?”
碧瑶一梗脖子:“我这叫‘精准匹配’!
您瞧瞧,这是她的‘情感防御机制’分析图……”正热闹呢,小梧桐突然指着远处喊:“干妈!
干妈!”
我心里一凉,转头就看见沈雨穿着风衣,手里抱着一摞书,正跟她的学生说着话。
那学生眼尖,指着我们的展板喊:“沈老师!
那不是您吗?”
沈雨愣在原地,盯着展板上的“优点雷达图”,脸色从白到红再到黑。
碧瑶干笑两声,抱起小梧桐就往我身后躲。
沈雨一步步走近,小梧桐却挣扎着要她抱:“干妈抱抱!”
“云碧瑶,”沈雨咬牙切齿,“不解释解释?”
碧瑶赔着笑脸:“这不看你单着挺寂寞的嘛……我这是帮你扩大社交圈!”
沈雨指着展板:“‘非典型恋爱恐惧症’?
你把我论文里的术语当征婚标签?
还有这个——”她扯下“理想型坐标轴”,“‘需能接受冷笑话’是几个意思?”
我赶紧打圆场:“媳妇儿,咱先把展板收了行不?
有话回家说……”碧瑶却梗着脖子:“咋了?
我说的都是事实!
你每次给小梧桐讲睡前故事,都要先讲个学术梗,孩子听不懂都哭了!”
沈雨哑口无言,小梧桐适时地在她怀里打了个嗝,逗得周围人直笑。
最后,还是沈雨抱着小梧桐,我扛着展板,碧瑶蔫头耷脑地跟在后面。
路过便利店时,沈雨突然说:“想吃冰淇淋。”
碧瑶眼
睛一亮:“我请客!
草莓味的!”
沈雨白她一眼:“要最贵的那种。”
“小意思的啦!”
碧瑶眉开眼笑,活像一个沈雨的狗腿子。
回家的路上,小梧桐趴在沈雨肩头,伸手去抓她的眼镜。
沈雨难得地没躲,任由孩子把眼镜摘下来当玩具。
碧瑶瞅着她俩,突然说:“其实吧,我就是觉得……你值得有人疼。”
沈雨没说话,却伸手摸了摸小梧桐的头发,指尖轻轻划过孩子的眉眼,像在触碰什么易碎的宝贝。
夜里,碧瑶趴在我肩头叹气:“你说我是不是太急了?”
我搂着她,看着床头小梧桐的满月照:“急啥?
沈雨这辈子躲得过相亲会,躲不过咱闺女。
你没瞅见,今儿个孩子往她怀里钻时,她眼里都有光了。”
碧瑶翻身爬在我身上,看着我:“真的?”
我点点头:“真,比 24K 钛合金狗眼还真,再说了,”我捏了捏她的脸,“就算她一直单着,咱不也把她当亲姐待吗?”
碧瑶笑了,伸手关了灯:“也是。
不过——”她突然戳了戳我,“明天咱换个思路,去大学论坛发征婚启事!”
我 长叹一声,把枕头扣在头上:“媳妇儿,咱能让沈雨先消化消化今儿个的惊吓不?”
黑暗中传来她的嘀咕:“那行,先给她送点酸菜鱼安抚下情绪……”窗外,银杏叶沙沙作响,小梧桐在婴儿床里翻了个身,发出奶声奶气的梦呓。
我想着沈雨抱孩子时的样子,突然觉得,有些缘分不用急着促成——就像修复旧手机,得慢慢来,等对的人出现时,自然会听见零件咬合的“咔嗒”声。
1我最近发现一个真理:带娃出门就像开盲盒,你永远不知道下一秒会遇到啥惊喜——或者惊吓。
比如今儿个下午,我推着小梧桐在小区里遛弯,她突然指着路边的银杏树大喊:“干妈!
干妈!”
我抬头一瞅,可不是嘛,沈雨穿着件oversize的卫衣,正抱着堆书往家走,活像棵移动的银杏树。
“沈雨。”
我推着婴儿车追上去,小梧桐兴奋得直拍扶手,“今儿个咋没去学校?”
沈雨扶了扶眼镜,书堆里掉出本《民国女性书信集》:“调休。”
小梧桐伸手去够她的书,我忙拦住:“闺女,那是干妈吃饭的家伙事儿,不能啃!”
沈
雨却把最上面那本递给孩子:“给她玩吧,这本是影印版。”
得,不愧是大学教授,连哄孩子都带学术味儿。
小梧桐捧着书啃得口水直流,沈雨掏出湿巾给她擦嘴,动作生疏却认真,活像在清理文物。
我瞅着她那小心翼翼的样子,突然想起碧瑶说的“学术型孤独”——这姑娘连哄娃都带着股子“严谨治学”的劲儿。
正唠着,小梧桐突然指着远处的快递小哥喊:“爸爸!
爸爸!”
我尴尬地笑:“闺女,那是快递叔叔……”沈雨却笑出了声:“看来云碧瑶没少在她耳边念叨‘爸爸修手机’,连快递员都成了‘修东西的爸爸’。”
我挠挠头:“可不嘛,现在她看见穿工装的就喊‘修修’。”
说话间,小梧桐突然挣扎着要下地,我刚把她放在草坪上,她就跌跌撞撞地往路边的长椅爬去。
沈雨想扶,却被我拦住:“让她自己来,最近正练爬呢。”
结果这小家伙爬到长椅边,一把抓住了坐在那儿的男人的裤腿——那男人穿着件洗旧的牛仔外套,膝上放着台笔记本电脑,屏幕上全是看不懂的古文。
“小朋友,抓疼叔叔了。”
男人低头,声音像古井水般清冽。
小梧桐仰着脸,奶声奶气地喊:“抱抱!”
<我忙道歉:“对不起啊,孩子刚学会走路,看见人就想抓……”话没说完,就见那男人放下电脑,认真地对小梧桐说:“要抱抱可以,但得先学会‘文物保护’——不能扯坏叔叔的裤子,这是‘明代棉麻复制品’。”
我愣了愣:“您是搞文物修复的?”
男人点头:“林墨,考古学博士,正在修复一批民国情书。”
说着,他从包里掏出个文件夹,里面全是泛黄的信纸照片,“这些信里的情感表达太含蓄,现代年轻人怕是看不懂了。”
正说着,沈雨突然凑过来,盯着屏幕上的信:“‘见字如晤,展信如面’,这种‘仪式感’确实在消失。”
林墨眼前一亮:“您对民国情感符号有研究?”
沈雨推了推眼镜:“略懂,我是社会学副教授,最近在做‘数字化时代的情感退化’课题。”
得,这俩算是对上频道了。
小梧桐见没人理她,干脆坐在林墨脚边玩起了他的笔记本电脑线,活像只玩毛线球的小猫。
林
墨想阻止,又怕吓着孩子,急得直看我。
我赶紧把闺女抱起来:“抱歉啊,她对‘长线状物体’特别感兴趣,家里的耳机线已经牺牲三条了。”
沈雨却笑了:“这叫‘婴幼儿对线性物体的探索欲’,是认知发展的必经阶段。”
林墨挑眉:“那您能从社会学角度解析下,为啥民国女性写信总爱用‘小楷’?”
沈雨思索片刻:“可能是对‘自我表达’的一种修饰,就像现代人用社交软件人设。”
我瞅着这俩你一句我一句,突然有种回到大学课堂的错觉。
小梧桐在我怀里打了个哈欠,我知道她该睡午觉了,于是打断他们:“要不留个联系方式?
您俩接着聊?”
林墨慌忙翻包:“我有故宫文创笔记本!”
沈雨掏出手机:“扫二维码吧,现代社会还是高效点好。”
回家的路上,小梧桐已经在婴儿车里睡着了,手里还攥着林墨给的考古书签。
我给碧瑶发消息:“媳妇儿,孩她干妈的桃花来了,还是个会修文物的博士。”
碧瑶秒回:“真的?
快说说长啥样!
帅不帅?”
我看着手机里林墨扶眼镜的照片,回复:“长得像《国家宝藏》里的讲解员,就是有点呆。”
碧瑶很快打来视频电话,眼睛亮晶晶的:“呆点好!
跟沈雨正好‘动静结合’!
对了,你有没有拍他们的互动视频?
我要剪进‘脱单纪录片’里!”
我无奈地摇头:“人家是正经学术交流,别瞎剪辑啊!”
碧瑶却已经开始脑补剧情:“你说他俩要是聊嗨了,会不会去博物馆约会?
我跟你说,文物修复室可浪漫了……”夜里,我给小梧桐换尿布时,发现她兜里掉出张纸条,上面是林墨的字迹:“婴幼儿抓握反射持续至约6个月,您女儿已超龄,建议增加手部精细动作训练。”
我哭笑不得,转头看见碧瑶正捧着手机傻笑,屏幕上是沈雨的朋友圈更新:“今日份学术交流:当文物修复遇上婴幼儿行为学,奇妙的知识增加了。”
配图是小梧桐啃书的照片,底下林墨评论:“建议定期清理书页口水,避免酸性腐蚀。”
碧瑶戳着屏幕笑:“这俩人,一个教文物保护,一个教儿童发展,绝配!”
我抱着小梧桐凑近屏幕:“闺女,你这是给干妈当‘情感催化剂’呢
?”
小梧桐听不懂,伸手去抓屏幕里的沈雨,口水又滴了下来。
窗外,暮色渐浓,我想起林墨说的“民国情书里的温柔”,突然觉得,现在的年轻人虽说少了些“见字如面”的浪漫,却多了些“带娃偶遇”的奇妙缘分。
也许感情这事儿,就跟修复旧物一样,急不得——但如果有个小不点在中间捣乱,说不定能加快点进程。
2我最近深刻体会到“不怕碧瑶有想法,就怕碧瑶有空闲”这句话的真谛。
自打她把“沈雨脱单计划”升级为“沉浸式情感体验项目”,我家工作室就变成了社区亲子剧的排练场,满屋子都是碧瑶画的“民国小巷”背景板,还有小梧桐啃得缺角的“道具情书”。
“新年!”
碧瑶穿着改良旗袍,抱着小梧桐从楼梯上晃下来,“把你那台旧诺基亚拿来,剧中人要用它发‘穿越短信’!”
我无奈地把修复好的手机递给她:“媳妇儿,民国那会儿还没这玩意儿呢。”
她白我一眼:“艺术创作懂不懂?
这叫‘跨时代情感碰撞’!”
这次亲子剧的名字叫《梧桐巷的时空来信》,碧瑶自封导演兼主演,非要让沈雨和林墨客串民国情侣。
沈雨一开始死活不同意,直到碧瑶搬出小梧桐当救兵:“你看孩子都盼着干妈演仙女呢!”
小梧桐立刻配合地喊:“干妈漂漂!”
沈雨无奈点头,林墨则被碧瑶以“文物顾问”的名义骗了过来。
排练第一天,林墨穿着碧瑶借的长衫,活像从老照片里走出来的酸秀才,偏偏手里还攥着台笔记本电脑,说是要“记录民国服饰细节”。
沈雨穿了件淡紫色旗袍,头发盘起,我差点没认出来——原来这姑娘扮上民国装,比工作室里的老照片还动人。
“第一幕,你们在梧桐树下偶遇,”碧瑶拿着剧本比划,“林墨你要‘深情凝视’,沈雨你要‘娇羞低头’,然后……”话没说完,林墨就打断了:“等等,民国女性真的会‘娇羞低头’吗?
根据《燕京杂记》记载,那会儿女学生都挺泼辣的……”碧瑶瞪他:“让你演你就演!
再废话让你反串媒婆!”
小梧桐在边上“咯咯”笑,伸手去抓林墨的长衫下摆。
林墨慌忙后退,结果踩中了“道具银杏叶”,差点摔个屁股墩,惹得在
场的社区阿姨们直捂嘴笑。
好不容易进入状态,林墨却怎么都演不出“含情脉脉”,不是眼神飘向天花板,就是对着沈雨念出考古术语:“这棵梧桐树的树龄约30年,符合民国中期的种植记录……”沈雨终于忍不住了:“林墨,你是来演情侣的,不是来做树木年轮分析的!”
碧瑶扶额叹气:“得,我来示范!”
说着,她拽过我的手,用方言念起情书:“郎呀,你送我的发卡,我每日都别在头上,就像你在身边……”我浑身起鸡皮疙瘩:“媳妇儿,咱能不肉麻吗?”
小梧桐却拍手叫好:“妈妈漂漂!
爸爸羞羞!”
没想到这一通折腾,反倒是沈雨突然入了戏。
当林墨再次念错台词时,她突然用苏州方言接上:“呆子,书都读到狗肚子里去了?”
那软糯的语调,配上她耳尖的红晕,连林墨都愣住了。
我瞅着他俩,突然觉得这画面跟工作室里的“小号展览”似曾相识——当年碧瑶用“南京·茉莉”跟我聊天时,大概也是这种既紧张又期待的眼神。
排练间隙,小梧桐突然发起了高烧。
碧瑶摸她额头时惊呼一声,我慌忙去拿温度计,却被沈雨一把拦住:“先物理降温!”
她迅速脱下外套,叠成枕头垫在孩子头下,又用矿泉水打湿纸巾擦手心脚心,动作虽急却稳。
林墨则掏出手机狂搜“婴儿退烧偏方”,嘴里念叨着:“古代用青蒿煮水……不行,现代医学不建议……林墨,去买退热贴!”
碧瑶冲他喊。
林墨应声跑出去,五分钟后抱着一堆婴儿用品回来,连儿童退热栓都买了三种。
沈雨看着他气喘吁吁的样子,难得地笑了:“你这是把药店搬来了?”
林墨擦汗:“怕买错,把店员问了个遍……”小梧桐在医院打点滴时,沈雨一直握着她的小手,生怕她惊醒。
我瞅着她眼下的青黑,想起碧瑶说的“学术型孤独”——其实这姑娘不是不会关心人,只是把所有温柔都藏在了严谨的外壳下。
林墨坐在旁边,把笔记本电脑垫在腿上,屏幕上是他连夜整理的《婴幼儿护理文物级指南》,每一页都配着古风插画。
“你看,”林墨指着屏幕,“古人用温酒擦拭身体降温,原理和现代温水擦浴一样。
还有这个‘小儿
夜啼方’,其实是白噪音原理……”沈雨看着那些插画,突然说:“你要是早这么会哄孩子,征婚启事早该被姑娘们淹没了。”
林墨挠头:“我只会跟文物打交道……文物也有温度啊,”沈雨轻声说,“就像这些情书,当年的人写下时,何尝不是带着心跳的?”
林墨抬头看她,眼神里有什么东西在晃动,像初春的冰面下流动的溪水。
小梧桐在这时醒了,伸手去抓林墨的眼镜,他却没有躲,任由孩子把眼镜戴在自己鼻尖上,逗得沈雨笑出了眼泪。
从医院回来的路上,碧瑶累得靠着我,小梧桐在她怀里轻声呓语。
沈雨和林墨走在前面,路灯把他们的影子拉得很长。
我听见林墨说:“其实我挺羡慕许新年的,能遇到愿意陪他‘修复时光’的人。”
沈雨没说话,却伸手帮他理了理被风吹乱的头发。
那一刻,我突然想起工作室里那台旧诺基亚,里面存着碧瑶用小号发的上千条消息。
原来所有的“非典型恋爱”,到最后都是“典型的真心”——就像沈雨此刻帮林墨理头发的手,看似随意,却比任何情书都更动人。
3以前不知道,今儿个算是见识了碧瑶的“浪漫破坏力”。
深秋的工作室后院,满地金黄的银杏叶本来挺有诗意,偏这姑娘非要在叶子上用马克笔写“在一起”,说是“自然情书最高级”。
小梧桐举着她的专属小簸箕,把叶子撒得漫天飞舞,活像场“人工落叶雨”。
“闺女,轻点儿撒!”
我蹲在树下捡叶子,“你妈这是把‘浪漫’写成了‘浪费’!”
碧瑶叉着腰反驳:“懂啥?
当年徐志摩写《再别康桥》,还不是捡落叶当稿纸?”
林墨在边上补刀:“徐志摩用的是剑桥的落叶,您这是南京的银杏,碳十四测年都不一样。”
沈雨穿着件驼色大衣走来时,小梧桐正趴在我背上“指挥”撒叶:“爸爸,左边!
再撒点!”
她抬头看见沈雨,立刻挥舞着小旗子喊:“干妈!
墨墨叔叔!”
林墨的耳朵“唰”地红了——这称呼还是小梧桐发烧那晚喊出来的,现在成了他的专属代号。
“碧瑶,你又在折腾啥?”
沈雨踩着叶子过来,声音里带着无奈,眼里却有笑意。
碧瑶赶紧把藏在背后的叶子往我怀里塞:
“没折腾!
就是让小梧桐跟干妈玩‘天女散花’!”
小梧桐却“出卖”了她:“妈妈写‘在一起’!”
沈雨弯腰捡起片叶子,看着上面的字,突然笑出了声。
林墨的耳朵更红了,他清了清嗓子,从帆布包里掏出个铁皮盒:“那个……给你的。”
沈雨挑眉:“考古新发现?”
林墨摇头,打开盒子——里面整整齐齐码着当年碧瑶用过的小号手机号卡片,每张都被修复得干干净净,边缘还烫了金。
“你之前说舍不得扔,”林墨盯着银杏叶,不敢看她,“我就试着修复了一下,当作文物标本……不,当纪念品。”
沈雨拿起张“南京·茉莉”的卡片,背面还贴着当年她用铅笔写的“许新年是笨蛋”。
她突然抬头:“林墨,你知道我为啥总研究小号文化吗?”
林墨摇头。
沈雨看着飘落的银杏叶:“因为我羡慕那种‘敢把真心拆成好几份’的勇气。
我从小就怕出错,怕被人看透,所以把自己裹得严严实实……直到遇见你们,还有小梧桐。”
她声音渐轻,“原来不完美的真心,比完美的伪装更动人。”
小梧桐听不懂大人的情话,晃着小旗子冲进两人中间:“干妈抱!
墨墨叔叔抱!”
林墨下意识地伸手接住她,却被碧瑶的DV拍了个正着。
不知道啥时候掏出了摄像机,正对着他们大喊:“亲一个!
亲一个!”
社区的阿姨们跟着起哄,吓得林墨差点把孩子扔了。
“云碧瑶!”
沈雨捂脸,“你再拍我就把小梧桐的‘啃书黑历史’发网上!”
碧瑶立刻举手投降:“行行行!
不拍了!
不过——”她变魔术般掏出束干花,“这是林墨让我准备的‘民国情书花束’,里头有他亲手抄的《朱生豪情书》!”
林墨惊讶地看碧瑶:“你咋知道我……”碧瑶得意地晃手机:“我连你淘宝购物车都查了!”
我无奈地摇头——得,媳妇儿这是把“月老”当副业了。
沈雨接过花束,抽出一张信纸,上面是林墨的小楷:“‘不要愁老之将至,你老了也一定很可爱。
’其实我……”林墨终于直视她,“第一次在小区看见你抱小梧桐,就觉得你眼睛里有光。
后来看你跟孩子说话,跟文物较劲,我才明白,原来冷感的人热起来,比谁都烫
人。”
沈雨笑了,眼里有水光:“那你呢?
我以为你只爱文物。”
“文物是死的,人是活的,”林墨认真地说,“而且……你比文物难修复多了。
文物有说明书,你没有。”
这话逗得大家都笑了,小梧桐趁机在林墨脸上吧唧亲了一口,留下个清晰的口水印。
碧瑶举着DV冲过来:“来来来!
拍张全家福!”
我揽着碧瑶,沈雨和林墨抱着小梧桐,身后是满地写着“在一起”的银杏叶。
小梧桐突然指着林墨喊:“爸爸!”
所有人都愣住了,林墨的耳朵红得像熟透的柿子,沈雨却轻轻说:“以后再教她喊‘叔叔’吧。”
那天晚上,碧瑶在工作室里剪视频,小梧桐趴在她腿上看“干妈和墨墨叔叔”的片段。
我修复完一台民国收音机,突然听见外头有人说话。
扒着门缝一看,沈雨和林墨站在银杏树下,他正给她演示如何用老式相机拍照,镜头里映着飘落的叶子和她的笑。
“许新年,”碧瑶突然喊我,“你说他俩以后会咋求婚?”
我看着窗外的月光,想起林墨修复的小号卡片,还有沈雨眼里的光:“不管咋求,肯定跟文物有关——比如用甲骨文写情书,或者拿修复好的戒指盒。”
碧瑶笑了,把小梧桐抱起来:“希望他们能像我们一样,在不完美里找到完美。”
小梧桐听不懂,却伸手去够屏幕里的沈雨,嘴里嘟囔着:“干妈,墨墨爸爸……”窗外,银杏叶还在飘落,像当年的QQ消息,一条接一条,织成了谁都拆不散的网。
4今儿个可是个大日子——沈雨和林墨的婚礼。
要说这婚礼有多“非典型”,您听我慢慢唠。
碧瑶把工作室的“小号展览区”改成了婚礼现场,旧手机挂成拱门,手机号卡片串成风铃,最绝的是宾客签到台摆着十台老式按键手机,每人发一台,说是“用90年代的方式送祝福”。
“新郎新娘入场!”
碧瑶举着DV大喊。
我瞅着林墨穿着改良版民国长衫,手里捧着台诺基亚,活像从老电影里走出来的。
沈雨穿着素色旗袍,头发上别着林墨修复的那枚铜制书签,怀里抱着小梧桐——这闺女非要当“花童”,手里撒的不是花瓣,是碧瑶写着“永结同心”的银杏叶。
“各位亲朋好友,”碧瑶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