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技术入股来抵偿部分车款,这听起来像一个遥不可及的馅饼。
我反复思考了几天,既有疑虑,也有一丝隐秘的期待。
疑虑的是,她的项目,我真的能胜任吗?
我们之间的差距太大了,我怕自己会拖后腿,甚至成为笑柄。
期待的是,这或许是一个机会,一个能让我稍微靠近她世界的机会,哪怕只是一点点。
最终,我还是答应了。
不为别的,就为那句“你的成绩单非常优秀”,以及她当时真诚的眼神。
我们的第一次项目会议,约在了校外的一家咖啡馆。
那是我第一次去那种地方,精致的装潢,舒缓的音乐,空气中弥漫着咖啡的浓香。
我穿着自己最体面的一件衬衫,依然显得有些格格不入。
苏晚晴早就到了,和她一起的还有两个男生,衣着考究,气质不凡,一看就是和她一个圈子的人。
“林舟,我来介绍一下。”
苏晚晴站起身,为我引荐,“这位是赵宇,负责市场推广。
这位是李明浩,负责产品设计。”
他们礼貌性地和我握了握手,但眼神中带着一丝审视和不易察觉的优越感。
我知道,在他们看来,我大概就是那个撞了苏晚晴车,走了狗屎运才混进来的穷小子。
会议开始了,苏晚晴主导着讨论。
她思路清晰,逻辑严密,对项目的规划和前景有着深刻的理解。
赵宇和李明浩也时不时提出一些专业的见解。
我努力跟上他们的节奏,但在很多商业术语和市场分析面前,我还是显得有些吃力。
轮到我发言时,我主要谈了APP的技术架构、开发周期和可能遇到的技术难题。
这些是我擅长的领域,我说得很投入,也很有信心。
苏晚晴认真地听着,不时点头,眼神中带着鼓励。
但赵宇和李明浩却显得有些不以为然。
“林舟同学,你的技术方案听起来不错,但实现起来会不会太理想化了?”
赵宇推了推他的金丝边眼镜,“我们这个项目,时间很紧张,市场不等人。”
“而且,”李明浩补充道,“我们需要的不仅仅是一个技术实现者,更需要一个能理解用户需求,并能将商业模式融入技术中的伙伴。”
他们的质疑像一盆冷水,浇在我刚刚燃起的热情上。
我明白他们的意思,他们觉得我空有技术,却不懂商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