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看着港口忙碌的景象。
距离济州岛试航已经过去十个月,时间已接近五月,正是北太平洋航线的合适时间。
嬴政承诺的五艘大船如期完工。
这些船只比“寻阳号”大了近一倍,每艘可载百人,配备了三桅帆和改良舵系统,是这个时代航海技术的巅峰。
“所有水瓮都已装满,荆先生。”
秦舞阳爬上楼梯报告。
少年又长高了些,肩膀宽厚了不少,海风和阳光把他的皮肤染成了古铜色。
“检查过密封了吗?”
我问。
这次远航最大的挑战之一是淡水储存。
我设计了分层储水系统,大陶瓮装淡水,用蜂蜡密封;竹筒装应急用水,绑在船体阴凉处;还带了几口大锅,必要时可以蒸馏海水。
“查了三遍。”
秦舞阳自信地说,“按您教的,每瓮水都加了大量干净松针叶防腐。”
我点点头。
这些方法有些来自现代知识,有些则是古代航海智慧的改良。
在这个没有塑料和钢铁的时代,远洋航行就是与自然搏斗的艺术。
港口传来一阵骚动。
一队黑衣秦军护送着几辆华丽马车驶来,是六国宗室到了。
按照嬴政的命令,这次远航携带了燕、赵、魏、韩、楚、齐六国的贵族后裔各二十人,名义上是“开拓海外疆土”,实则是政治流放。
“燕国的人到了。”
秦舞阳低声说,表情复杂。
他曾是燕太子丹的死忠,如今却成了我的得力助手。
我望向那群衣着华贵的燕人。
他们中混有太子丹的密探,这点我心知肚明。
一个月前,高渐离秘密送来消息,说太子丹不甘心宗室被流放,计划在途中夺船。
“去安排他们登船。”
我对秦舞阳说,“按原计划,六国宗室分散在不同船上。”
少年领命而去。
我继续检查清单,粮食、种子、工具、药材、礼物……一切远航必需品都已齐备。
唯一缺少的是新鲜蔬果,这将导致坏血病。
我的解决方案是带大量醋泡蔬菜和干果,还有松针叶,这些虽然不如鲜果有效,但聊胜于无。
“荆先生。”
徐福的声音从身后传来。
方士这几个月一直协助筹备航行,但我总觉得他另有所图。
“徐先生,星象测算如何?”
我转身问道。
徐福展开一卷帛书:“三日内天象大吉,南风稳定,正是启航良机。”
我接过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