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的源头,是他林慕远写下的那四个字。
2.其实,这并非林慕远第一次把我推向风口浪尖。
圣诞节风波前不久,还有一桩“电话门”事件。
某个周末的晚上,我正在客厅看动画片,家里的座机响了。
爸爸接起,说了两句“喂,找谁?”
,然后把听筒递给我,表情有些疑惑,“找你的,是个男孩子。”
我接过电话,听筒那头是一个陌生的、略带紧张的男声。
“苏敏嘉吗?”
“嗯,我是。
请问你是?”
“我……我祝你学习进步!”
然后,电话就挂了。
莫名其妙。
我爸问是谁,我摇摇头,说不知道,可能是打错了。
第二天回到学校,流言已经像病毒一样在班级里扩散开来。
版本一:林慕远喜欢我,昨天鼓起勇气给我家打了电话。
版本二:因为那个电话,我被我爸狠狠打了一顿。
我从未被父亲打过,一次也没有。
可这个谣言,却像贴在我身上的狗皮膏药,无论我怎么解释,总有人用同情又带着点鄙夷的目光看我。
那段时间,我开始刻意避开林慕远。
他成绩第一,我第二。
我们是前后桌。
以前,他偶尔会回头借块橡皮。
或者在发下试卷后,状似不经意地问一句“苏敏嘉,这道题你怎么做的?”
现在,我把头埋得更低,沉默是我们之间唯一的语言。
我不知道那个电话是不是他打的,也不知道他为什么要那么做。
我只知道,因为他,我的生活被搅得一团糟。
那些关于他的传说,我也略有耳闻。
他身边总是簇拥着一群不爱读书的男生,美其名曰“兄弟”,实则不过是抄作业、要零花钱的跟班。
他们会带他去游戏厅,教他打拳皇。
还会组织所谓的“班级聚会”。
名单由他们几个核心成员指定,不在名单上的人,连靠近的资格都没有。
我自然不在其中。
也不想在。
3.那些聚会的传闻,断断续续地飘进我的耳朵。
据说,他们会东拼西凑地布置场地,有小彩灯,有七彩旋转灯,还有音响设备。
聚会上,零食饮料管够,但核心是酒。
“不变的音乐”、“不怕不怕啦”、“手心手背”、“秋天不再回来”……那些震耳欲聋的DJ舞曲,成了他们青春的背景音。
林慕远是不喝酒的,至少一开始是。
但他的那些“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