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话。
祁川没理会他惊讶的表情,径直走向公交站。
前世在伊拉克的工作经历让他学会了不少阿拉伯语,也熟悉这里的交通方式。
两小时后,祁川坐上了开往摩苏尔的大巴。
车上挤满了当地人和少数外国记者,空气中弥漫着汗水和烟草的混合气味。
他选了个靠窗的位置,把相机包紧紧抱在胸前。
大巴缓缓驶出车站,窗外的景色从城市建筑逐渐变成荒凉的沙漠。
祁川掏出手机,看到林夏又发来几条消息:“到贝鲁特了,马克安排了住处。”
“你真的不来了吗?
这里有个大新闻。”
“你还在生气吗?”
祁川冷笑一声,没有回复。
他点开林夏刚更新的Instagram,是一张她和马克在贝鲁特海滨的合影。
两人举着鸡尾酒,笑得灿烂。
配文是:“贝鲁特的阳光和海风~#战地生活玩得开心。”
祁川低声自语,关掉了手机屏幕。
大巴在沙漠公路上颠簸了五个小时才到达摩苏尔。
城市比祁川想象的还要破败,许多建筑只剩下残垣断壁,街道上随处可见检查站和巡逻的士兵。
他在城西找了家小旅馆住下。
房间简陋但干净,最重要的是有稳定的Wi-Fi。
放下行李后,祁川立刻打开笔记本电脑,开始工作。
首先,他给主编陈明发了封邮件,简单汇报了到达情况,并再次请求调查马克的背景。
然后,他联系了几个前世的当地线人,约他们明天见面。
做完这些,祁川拿出在机场买的笔记本,开始详细列出复仇计划。
他必须谨慎行事,任何疏忽都可能重蹈前世覆辙。
“阿勒颇东部,哈纳诺区。”
祁川在笔记本上写下这个地名,前世他就是在这里中弹的。
当时林夏坚持要去那里拍摄,说有线人提供独家新闻。
现在想来,那根本就是个陷阱。
祁川翻到笔记本新的一页,画了个简易地图。
根据前世记忆,哈纳诺区东侧有一片未标记的雷区,是反对派武装布设的。
当时林夏故意带他穿过那片区域,导致他们遭遇伏击。
“这次轮到你了,林夏。”
祁川用红笔在地图上画了个叉。
第二天一早,祁川见到了第一个线人——卡迪姆,一个二十出头的当地青年,前世曾帮他做过翻译。
“祁先生!
真主保佑,又见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