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它时才存在?”
此刻他终于明白,有些答案早已写在苏晚晴每次熬夜等待的视频里,藏在她用马克笔涂满绷带的幼稚图案中,存在于跨越八千公里依然同步的心跳频率里。
视频突然中断,显示 “对方已断开连接”。
顾明舟握着发烫的手机,看着白板上那道被圈出的 23.5 度曲线。
窗外的波士顿陷入黑暗,可他知道,在地球另一端,有个姑娘腕间的星轨依然亮着,像永不熄灭的量子纠缠,跨越时空与他共振。
第二天清晨,顾明舟在实验室收到包裹。
拆开层层防震泡沫,里面是个精致的木盒,装着苏晚晴用 3D 打印机制作的微型引力波探测器。
底座刻着一行小字:“赠我的专属观测员 —— 就算宇宙膨胀到尽头,我们的频率永远共振。”
盒子里还夹着张纸条,上面画着两个牵手的小人,旁边写着:“下次视频,换你给我讲 23.5 度的浪漫公式。”
他将探测器放在实验台上,晨光透过百叶窗洒在金属表面,折射出细碎的光斑。
那些光点跳动的轨迹,像极了苏晚晴说话时手舞足蹈的模样,也像他们之间那些测不准的思念,在时空的褶皱里,永远保持着最温暖的叠加态。
第五章 坍缩时刻三年后的日内瓦,量子计算峰会的穹顶如同倒扣的银河,全息投影在大理石地面投下流动的斐波那契螺旋。
顾明舟握着演讲稿的指尖沁出薄汗,当大屏幕切换到教育机器人演示环节时,机械合成音突然卡壳 —— 那声带着尾音的 “呃”,竟与苏晚晴思考时的习惯如出一辙。
他猛地攥紧西装下摆,前排观众的交头接耳声变得遥远。
屏幕里,银白色机器人转动脖颈,镜片后的光学传感器闪烁红光:“是否需要为您讲解蝴蝶鳞片的菲涅尔结构?”
这个冷门知识点,是苏晚晴在大二那年的夏夜,裹着实验室的空调被,用薯片沾着番茄酱在草稿纸上画给他看的。
茶歇时间,顾明舟鬼使神差地绕到后台。
消毒水混着电子元件的焦糊味扑面而来,他在设备清单上瞥见 “青川星空科技有限公司” 的落款,指甲深深掐进掌心。
记忆突然倒带,分手前那晚,苏晚晴蜷缩在星河图书馆的角落,睫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