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手机版

荡歌小说 > 其他类型 > 深飘林小棠陈远前文+后续

深飘林小棠陈远前文+后续

叨崮 著

其他类型连载

第一章:绿皮火车上的相遇1993年深秋的清晨,湖南邵阳站台上,汽笛声响彻云霄。林小棠攥着皱巴巴的硬座车票,在拥挤的人群中艰难前行。她的帆布包里塞着两套换洗衣物、母亲煮的茶叶蛋,还有父亲偷偷塞给她的二十块钱。这是她第一次出远门,目的地是千里之外的东莞长安镇。“让一让!借过!”林小棠踮着脚尖,被身后的人流推着往前挤。突然,她的包带被什么东西勾住,整个人向后仰去。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一只有力的手稳稳托住了她的后背。“小心!”一个带着粤语口音的男声响起。林小棠抬头,对上一双清亮的眼睛。眼前的男人二十出头,穿着洗得发白的牛仔外套,头发整齐地向后梳着,手里还提着两个大号编织袋。“谢谢你。”林小棠红着脸道谢,慌乱中整理被扯乱的麻花辫。男人笑了笑,...

主角:林小棠陈远   更新:2025-05-19 13:57:00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男女主角分别是林小棠陈远的其他类型小说《深飘林小棠陈远前文+后续》,由网络作家“叨崮”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第一章:绿皮火车上的相遇1993年深秋的清晨,湖南邵阳站台上,汽笛声响彻云霄。林小棠攥着皱巴巴的硬座车票,在拥挤的人群中艰难前行。她的帆布包里塞着两套换洗衣物、母亲煮的茶叶蛋,还有父亲偷偷塞给她的二十块钱。这是她第一次出远门,目的地是千里之外的东莞长安镇。“让一让!借过!”林小棠踮着脚尖,被身后的人流推着往前挤。突然,她的包带被什么东西勾住,整个人向后仰去。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一只有力的手稳稳托住了她的后背。“小心!”一个带着粤语口音的男声响起。林小棠抬头,对上一双清亮的眼睛。眼前的男人二十出头,穿着洗得发白的牛仔外套,头发整齐地向后梳着,手里还提着两个大号编织袋。“谢谢你。”林小棠红着脸道谢,慌乱中整理被扯乱的麻花辫。男人笑了笑,...

《深飘林小棠陈远前文+后续》精彩片段

第一章:绿皮火车上的相遇1993年深秋的清晨,湖南邵阳站台上,汽笛声响彻云霄。

林小棠攥着皱巴巴的硬座车票,在拥挤的人群中艰难前行。

她的帆布包里塞着两套换洗衣物、母亲煮的茶叶蛋,还有父亲偷偷塞给她的二十块钱。

这是她第一次出远门,目的地是千里之外的东莞长安镇。

“让一让!

借过!”

林小棠踮着脚尖,被身后的人流推着往前挤。

突然,她的包带被什么东西勾住,整个人向后仰去。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一只有力的手稳稳托住了她的后背。

“小心!”

一个带着粤语口音的男声响起。

林小棠抬头,对上一双清亮的眼睛。

眼前的男人二十出头,穿着洗得发白的牛仔外套,头发整齐地向后梳着,手里还提着两个大号编织袋。

“谢谢你。”

林小棠红着脸道谢,慌乱中整理被扯乱的麻花辫。

男人笑了笑,露出两颗虎牙:“我叫陈远,也是去东莞打工的。

看你一个小姑娘,路上小心些。”

说着,他帮林小棠解开了包带,还顺手把她的行李往车上提。

绿皮车厢里早已人满为患,过道上站满了背着大包小包的打工者。

陈远带着林小棠好不容易找到座位,把行李架塞得满满当当。

“你坐靠窗的位置吧。”

他主动让出了更舒服的座位。

林小棠注意到,他的运动鞋边缘已经磨得发白,裤脚还沾着泥土。

火车缓缓启动,窗外的稻田和村落渐渐远去。

林小棠从包里掏出茶叶蛋,递给陈远一个:“吃点东西吧,路上要二十多个小时呢。”

陈远推辞不过,接过来轻轻咬了一口:“我老家在潮汕,初中毕业就去深圳打工了。

这次是听说长安镇新开了家电子厂,待遇不错,想去试试。”

随着夜幕降临,车厢里的温度渐渐降低。

林小棠蜷缩在座位上打瞌睡,头不自觉地歪向一边。

陈远见状,悄悄脱下外套盖在她身上,又把自己的编织袋垫在她脚下。

这一夜,林小棠睡得格外安稳,梦里都是新工厂明亮的车间和妈妈的笑脸。

第二章:初到长安镇天刚蒙蒙亮,火车缓缓驶入东莞站。

林小棠和陈远随着人流走出站台,扑面而来的是潮湿的海风和嘈杂的粤语吆喝声。

站前广场上,举着招工牌子的中介们大声招
揽着:“电子厂招普工!

包吃住!”

“走吧,我听说那家新厂就在镇北。”

陈远带着林小棠穿过熙熙攘攘的街道。

街边的小吃摊上,肠粉的香气混合着摩托车尾气,路边电线杆上贴满了花花绿绿的招工启事。

林小棠紧紧跟着陈远,生怕被人群冲散。

步行半小时后,两人终于来到“鸿运电子厂”。

厂门口已经排起了长队,大多是和林小棠年纪相仿的年轻人。

招聘处的桌子上摆着厚厚的登记表,几个穿着制服的管理人员正在核对信息。

“身份证、照片都带齐了吗?”

一个戴眼镜的主管问道。

林小棠紧张地递上证件,手心都出了汗。

“初中毕业,会简单的算术?”

主管点点头,“先去体检,合格了就可以签合同。”

体检室里,刺鼻的消毒水味道让林小棠有些不适。

她看着前面的女工们麻利地脱掉外套,露出单薄的秋衣,突然有些自卑。

自己的衣服是表姐穿过的,补丁都仔细地用同色布料缝好。

“下一个!”

护士的喊声打断了她的思绪。

量血压、抽血、拍X光,一套流程下来,林小棠已经累得够呛。

走出体检室时,正撞见陈远。

“我通过了!”

他兴奋地说,“你怎么样?”

“我...我也过了。”

林小棠笑着回答。

两人一起走进员工宿舍,六人间的上下铺已经住了四个女孩。

“新来的?”

一个染着红色指甲的女孩热情地打招呼,“我叫阿霞,以后咱们就是姐妹了。”

晚上,工厂食堂飘来饭菜的香味。

林小棠看着餐盘里的青菜和红烧肉,觉得这是她吃过最香的一顿饭。

陈远端着餐盘在她对面坐下,往她碗里夹了块肉:“多吃点,明天就要上工了。”

第三章:流水线上的日子第二天清晨五点半,工厂的大喇叭准时响起。

林小棠揉着惺忪的睡眼爬下床,和室友们挤在狭小的卫生间洗漱。

阿霞一边梳头一边说:“记住了,咱们是B组,负责组装收音机线路板。

动作要快,不然完不成任务要扣钱的。”

车间里灯火通明,机器轰鸣声震耳欲聋。

林小棠被安排在流水线末端,负责检查成品。

她戴上指套,眼睛死死盯着传送带上的收音机,稍有瑕疵就挑出来。

起初,她的动作很慢,身后堆积的产品越来越多,班
长不停地催促:“快点!

手脚麻利点!”

陈远在隔壁的插件工位,时不时偷偷看一眼林小棠。

见她手忙脚乱的样子,他趁着休息时间跑过来教她:“你看,先检查焊点有没有虚焊,再看线路板有没有裂痕。

动作要连贯,别慌。”

在他的指导下,林小棠渐渐找到了节奏。

中午休息时,两人蹲在车间外的树荫下吃盒饭。

陈远从口袋里掏出两个橘子,递给林小棠一个:“早上在厂门口买的,补充点维生素。”

林小棠剥开橘子,酸甜的汁水在嘴里散开,这是她来东莞后第一次感受到温暖。

晚上加班到十点,林小棠的手指已经磨出了水泡。

回宿舍的路上,她差点摔倒,陈远眼疾手快扶住她:“我送你回去。”

昏暗的路灯下,两人的影子被拉得很长。

到了宿舍楼下,陈远从口袋里掏出一包创可贴:“给,晚上记得贴上。”

躺在床上,林小棠看着窗外的月光,想起了家里的父母。

泪水无声地滑落,打湿了枕头。

这时,上铺的阿霞递下一包纸巾:“妹子,想家了?

习惯就好。”

林小棠擦干眼泪,暗暗发誓一定要坚持下去。

第四章:生活的苦涩与甜蜜转眼到了腊月,工厂里开始筹备春节放假。

林小棠数着手里的工资条,三个月下来攒了六百多块钱。

她计划着给父母买件新衣服,再给弟弟带点糖果回去。

一天下班后,陈远神秘兮兮地把林小棠叫到厂门口:“带你去个好地方。”

他骑着从工友那里借来的自行车,载着林小棠穿过几条街,来到一个夜市。

夜市上灯火辉煌,各种小吃摊香气四溢。

陈远给林小棠买了一碗热气腾腾的炒河粉,又买了两串糖葫芦:“尝尝,这家的糖葫芦特别甜。”

林小棠咬了一口,山楂的酸甜混合着糖霜的香甜,让她想起了小时候过年的味道。

“小棠,过完年...你还会回来吗?”

陈远突然问道。

林小棠愣了一下:“当然会,我还想多攒点钱,供弟弟读书呢。

你呢?”

陈远笑了笑:“我也是,等攒够钱,我想开个小修理铺,修收音机、电视机什么的。”

春节回家的火车上,两人依然坐在一起。

陈远把靠窗的位置留给林小棠,还特意买了些饼干和水果。

林小棠靠在车窗上,看着窗外飞
驰而过的风景,心里暖暖的。

回到家,父母看到女儿平安归来,又带了钱和礼物,高兴得合不拢嘴。

林小棠给母亲买了件红色毛衣,给父亲买了条香烟。

弟弟抱着糖果,开心地在院子里跑来跑去。

但好景不长,村里的媒婆找上门来,要给林小棠说亲。

“隔壁村老李家的儿子,在镇上开小卖部,条件可好了。”

媒婆说得天花乱坠,父母有些心动。

林小棠急得直掉眼泪:“我不想嫁人,我还要去东莞打工!”

第五章:命运的转折正月十六,林小棠不顾父母反对,毅然踏上了返回东莞的火车。

陈远早早在车站等着她,看到她平安归来,悬着的心终于放下了。

回到工厂,却发现情况有些不对。

原来,厂里接了一批急单,要求所有人每天加班到凌晨。

工资虽然涨了,但高强度的工作让大家疲惫不堪。

林小棠的手指上又添了新的伤口,陈远看在眼里,疼在心里。

一天夜里,林小棠在操作机器时,不小心被传送带夹到了手指。

鲜血顿时染红了手套,班长赶紧送她去医务室。

陈远得知消息后,立刻请假赶到医院。

“右手食指骨折,需要休养半个月。”

医生的话让林小棠心凉了半截。

她想到住院费、误工费,还有家里等着用钱,急得直哭。

陈远握住她没受伤的手:“别怕,有我呢。

医药费我先垫着,你安心养伤。”

在医院的日子里,陈远每天下班后都会来照顾林小棠。

他给她带熬好的鸡汤,帮她洗衣服,陪她聊天解闷。

林小棠看着眼前这个细心的男人,心里渐渐有了不一样的感觉。

出院后,林小棠被调到了包装车间,工作相对轻松些。

陈远一有空就来帮她干活,两人的感情也越来越深。

一天晚上,陈远带着林小棠来到工厂后面的小山坡上。

月光下,他从口袋里掏出一个红绳编织的手链:“小棠,我喜欢你很久了。

这条手链是我亲手编的,你愿意做我女朋友吗?”

林小棠看着手链上精致的结,泪水模糊了双眼。

她轻轻点头,把手链戴在手腕上。

这一刻,所有的辛苦和委屈都化作了幸福的泪水。

然而,幸福的时光总是短暂的。

一天,林小棠接到家里的电话,父亲在工地干活时摔断了腿,急需手术费。

她看着手
里微薄的积蓄,急得团团转。

陈远知道后,二话不说把自己攒的钱都拿了出来:“先给伯父治病,钱我们慢慢还。”

第六章:风雨中的承诺林小棠连夜赶回老家,看到病床上憔悴的父亲,心如刀割。

手术费需要一万块,虽然陈远给了一部分,但还差很多。

她四处借钱,跑遍了亲戚朋友家,却只凑到了三千块。

正当她绝望的时候,阿霞带着几个工友来了。

“小棠,这是我们大家凑的钱,你先拿着用。”

阿霞把一个信封递给她,里面是两千块钱。

林小棠感动得说不出话来,紧紧抱住了阿霞。

陈远也请了假,赶来帮忙照顾林父。

他每天给林父端水送饭,擦洗身体,还陪他聊天解闷。

林父看着这个懂事的小伙子,心里十分满意:“小棠,有这样的男朋友,是你的福气。”

<在大家的帮助下,林父的手术很成功。

但后续的康复治疗还需要很多钱,林小棠决定回东莞继续打工。

临走前,她跪在父母面前:“爸妈,等我攒够钱,一定把你们接到城里享福。”

回到工厂后,林小棠和陈远更加努力工作。

他们每天最早到车间,最晚离开,周末也主动加班。

陈远利用业余时间学习电器维修技术,还在宿舍里摆弄各种零件。

一天,他神秘地把林小棠带到宿舍,打开一个纸箱:“你看,这是我组装的收音机。

等以后有钱了,我们开个修理铺,你负责看店,我负责修理。”

林小棠看着精致的收音机,仿佛看到了未来的美好生活。

然而,现实总是残酷的。

工厂因为经营不善,开始裁员。

林小棠和陈远都在裁员名单上。

接到通知的那天,两人坐在工厂的围墙下,默默无言。

夕阳把他们的影子拉得很长,就像他们未知的未来。

“小棠,别担心。”

陈远打破了沉默,“我们去深圳吧,那里机会更多。

我听说华强北有很多电子市场,我们可以在那里摆摊修电器。”

林小棠看着他坚定的眼神,点了点头。

无论前方有多少困难,只要有他在身边,她就有勇气面对。

第七章:深圳寻梦1996年的春天,林小棠和陈远带着全部家当,踏上了开往深圳的大巴。

华强北的电子市场里,人来人往,热闹非凡。

两人租了一个小
小的摊位,支起“陈氏电器维修”的招牌。

刚开始生意并不好,很多人宁愿去正规的维修店,也不相信这个路边摊。

陈远每天早早起床,把摊位收拾得干干净净,还在旁边挂了个小黑板,写上“免费检测,修不好不收费”。

一天,一个中年男人抱着一台老旧的电视机过来:“小伙子,这电视突然没图像了,能修吗?”

陈远仔细检查后发现是显像管坏了,他耐心地解释道:“师傅,显像管可以换,但费用比较高,您看...”男人摆摆手:“修吧,这电视跟了我十几年了,有感情。”

修好电视后,男人很满意,还介绍了几个朋友过来。

渐渐地,摊位的生意有了起色。

林小棠负责记账、接待客人,陈远则专注于维修。

两人配合默契,日子虽然辛苦,但充满希望。

晚上收摊后,他们住在一间狭小的出租屋里。

屋子只有十平米,放了一张床和一个小桌子就没多少空间了。

但林小棠把屋子收拾得井井有条,墙上还贴了几张从杂志上剪下来的风景画。

一天,林小棠在菜市场买菜时,看到一个卖花的老太太。

她想起明天是陈远的生日,便买了一束廉价的塑料花。

晚上,当她把花递给陈远时,这个坚强的男人红了眼眶:“小棠,等以后有钱了,我一定送你真正的玫瑰花。”

然而,好景不长。

市场管理部门开始整顿路边摊,要求所有摊位必须搬进室内商铺。

租金一下子涨了好几倍,这对刚有起色的小生意来说是个巨大的打击。

陈远和林小棠四处借钱,总算凑够了第一个月的租金。

搬进商铺后,生意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好。

看着日渐减少的存款,林小棠有些焦虑:“要不...我再去找份兼职?”

陈远坚决反对:“你已经够累了,再这样身体会垮的。

相信我,一定会好起来的。”

第八章:爱的考验就在生意陷入困境的时候,陈远的老家传来消息。

他的母亲病重,需要一大笔治疗费。

陈远心急如焚,却拿不出足够的钱。

林小棠二话不说,把自己的积蓄都拿了出来:“先给阿姨治病,钱我们慢慢还。”

陈远匆匆赶回老家,留下林小棠一个人守着店铺。

那段时间,她白天看店,晚上还要照顾生病的邻居阿婆。

阿婆无
儿无女,林小棠每天给她送饭、买药,就像对待自己的亲人一样。

一个月后,陈远回来了。

他的母亲病情好转,但家里也欠下了不少债。

看着他憔悴的样子,林小棠心疼极了:“别太担心,我们一起努力。”

然而,陈远却提出了一个让她震惊的建议:“小棠,我们分手吧。

我不能拖累你,你值得更好的。”

林小棠愣住了,泪水夺眶而出:“你说什么?

我们一起经历了那么多,现在遇到困难你就要放弃?”

陈远别过脸,不敢看她:“我不想让你跟着我吃苦。”

那天晚上,林小棠一夜未眠。

她想起了在绿皮火车上的相遇,想起了流水线上的相互扶持,想起了在深圳创业的点点滴滴。

第二天一早,她找到陈远:“如果你真的爱我,就不要说这种话。

我们是一体的,再大的困难都要一起面对。”

陈远终于忍不住,紧紧抱住了她:“对不起,我错了。

以后再也不会说这种话了。”

两人和好如初,更加坚定了携手走下去的决心。

为了增加收入,陈远开始学习手机维修技术。

那时候,手机还是稀罕物,维修费用很高。

林小棠则在店铺旁边摆了个小摊,卖些手机配件。

两人起早贪黑,终于慢慢还清了债务。

一天,一个穿着西装的男人走进店铺:“听说你们技术不错,我公司有一批旧手机,想翻新一下,你们能做吗?”

陈远检查了手机后,自信地说:“没问题!”

这笔生意让他们赚了不少钱,也为店铺带来了更多的客户。

第九章:新的机遇随着手机逐渐普及,维修市场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

陈远意识到,必须提升技术才能站稳脚跟。

他省吃俭用,报名参加了一个手机维修培训班。

白天在店里忙碌,晚上就去上课,常常学到凌晨。

林小棠全力支持他,不仅包揽了店里的所有事务,还学会了简单的手机贴膜和配件安装。

她把店铺重新装修了一番,增加了手机美容、号码卡销售等业务,吸引了不少年轻顾客。

一天,店里来了一位特殊的客人。

这是个戴着金丝眼镜的中年人,手里拿着一部当时最先进的摩托罗拉翻盖手机:“小伙子,这手机不小心进水了,还能修吗?”

陈远仔细检查后,发现问题比较复杂,但他没
随机抽检了20台手机,无论是外观成色还是性能测试,都达到了近乎完美的标准。

张立诚拍着陈远的肩膀:“小伙子,从今天起,我们公司的售后维修外包给你们了!”

第十一章:规模初显拿到通讯公司的长期合同后,陈远和林小棠终于租下了正规的商铺兼车间。

店面位于华强北的次干道,虽然租金不菲,但玻璃橱窗里整齐陈列着修好的手机和配件,明黄色的“陈氏通讯维修”招牌在霓虹灯下格外醒目。

他们招了六名固定员工,其中有两名是从技校毕业的专业维修员。

林小棠特意去文具市场买了工牌和统一的蓝色工作服,给每个员工的胸前别上“客户至上”的徽章。

每天晨会时,她都会带着大家喊口号:“修好每一部手机,温暖每一位顾客!”

随着业务量增加,陈远发现传统手工记账已经跟不上节奏。

他咬咬牙,花两千块买了台二手电脑,又拜托在电脑城工作的老乡帮忙安装了进销存管理软件。

林小棠坐在布满灰尘的电脑前,跟着教学视频学习打字,手指僵硬地敲击键盘,常常把“B”键错按成“V”。

一天傍晚,店里来了个抱着纸箱的年轻人,纸箱里装着十部摔得不成样子的诺基亚手机。

“我是附近网吧的网管,这些是客人落下的,老板说修好后折价卖给员工。”

年轻人挠挠头,“不过得便宜点,我们工资不高。”

陈远检查完手机后,在纸上写下报价:“正常修一部要八十,你们十部打包算五百,再送贴膜和手机绳。”

年轻人眼睛一亮:“这么实在?

以后我们网吧的电子设备都找你们!”

林小棠在一旁补充:“留个电话,以后批量维修我们上门取货。”

晚上打烊后,陈远数着当天的收入,突然愣住:“小棠,今天流水破三千了!”

林小棠攥着计算器核对了三遍,激动得差点把账本掉在地上。

两人相视而笑,笑声惊飞了窗外梧桐树上的麻雀。

但快速扩张也带来了烦恼。

有个新员工为了赶工,把客户的手机主板焊错了位置。

客户怒气冲冲地找上门,差点掀翻柜台。

陈远二话不说,自掏腰包买了块新主板换上,还额外赠送一年免费保修。

当晚,他在员工会议上红着眼眶说:“技术可以慢
慢学,但诚信丢了,就再也找不回来了。”

第十二章:家庭的牵挂事业蒸蒸日上时,林小棠收到了家里寄来的包裹。

拆开层层报纸,露出一个粗陶坛子,里面装着母亲腌的酸豆角,还有弟弟用歪歪扭扭的字写的信:“姐,爸的腿已经能走路了,就是下雨天还疼。

我考上县高中了,学费不用愁,你在外面照顾好自己。”

读完信,林小棠躲在仓库角落偷偷抹眼泪。

陈远发现后,默默把她搂进怀里:“等忙完这阵,我们一起回家看看。”

第二天,他特意去邮局寄了两千块钱,汇款单附言栏写着:“给爸买膏药,给弟交学费。”

春节前夕,两人终于踏上返乡的火车。

站台上,林父拄着拐杖,母亲踮着脚张望,弟弟则举着写有“欢迎姐姐姐夫”的纸牌。

看到女儿女婿提着大包小包走下火车,母亲的眼泪“唰”地流下来:“瘦了,都瘦了。”

饭桌上摆满了腊肉、糍粑,都是母亲提前半个月准备的。

林父喝着陈远带来的茅台,笑得合不拢嘴:“小陈啊,村里人都说小棠找了个能干的对象。”

饭后,陈远主动帮林父按摩伤腿,边揉边说:“叔,等开春了,我带您去深圳的大医院看看。”

临走那天,母亲塞给林小棠一个红布包,里面是两千块钱和一对银镯子:“这镯子是我结婚时你外婆给的,现在传给你。

在外面别太省,该吃就吃,该穿就穿。”

林小棠抱着母亲痛哭,泪水打湿了老人花白的头发。

回到深圳后,林小棠把银镯子收进铁盒,压在枕头底下。

每当工作压力大时,她就会摸一摸冰凉的镯子,仿佛能感受到母亲手心的温度。

陈远察觉到她的思乡情绪,特意在店铺后面隔出一个小厨房,周末就学着做湖南菜,虽然味道总差那么点,但林小棠吃得比山珍海味还香。

第十三章:危机四伏1999年夏天,手机市场突然风云突变。

新款彩屏手机上市,传统黑白屏手机价格暴跌,通讯公司的维修订单量锐减三分之二。

与此同时,竞争对手推出“一小时快修”服务,还打起了价格战,原本80元的常规维修降到50元。

陈远蹲在仓库里,盯着堆积如山的旧手机配件,眉头拧成了疙瘩:“再这样下去,库存都要烂
在手里了。”

林小棠翻着账本,声音有些发抖:“这个月房租、工资,还有供应商的货款...至少要五万块。”

就在这时,周老板突然上门。

他晃着大金链子,语气冰冷:“小陈,说好三个月结账,现在都四个月了。

我也不容易,明天必须把货款结了。”

陈远好说歹说,才争取到三天宽限期。

走投无路之际,林小棠想起了张立诚。

她攥着手机在店门口徘徊了半小时,终于鼓起勇气拨通电话。

电话那头传来嘈杂的音乐声,张立诚似乎在参加聚会:“小林啊,最近公司资金也紧张,尾款可能要拖一拖。”

不等她再说什么,电话已经挂断。

当晚,陈远和林小棠把员工召集到一起。

“从明天起,全员降薪30%,愿意留下的,咱们共渡难关;想走的,我今天就结清工资。”

陈远话音刚落,老员工老王站了起来:“陈哥,当年我刚来深圳,要不是你教我修手机,现在还在工地搬砖呢!

我不走!”

其他员工也纷纷响应。

为了开源节流,林小棠白天看店,晚上去夜市摆摊卖手机壳。

陈远则背着工具箱,挨家挨户跑小商铺,推销电器维修服务。

有次下暴雨,他浑身湿透地回到家,发起了高烧。

林小棠守在床边,一边用湿毛巾给他降温,一边默默流泪:“要不...我们回老家吧?”

陈远烧得迷迷糊糊,还不忘抓住她的手:“再坚持一下...我一定能找到办法...”第十四章:柳暗花明转机出现在一个闷热的午后。

当时林小棠正在给手机贴膜,一个戴着鸭舌帽的年轻人走进店里,盯着墙上的旧手机回收广告看了许久。

“这些旧手机,你们收吗?”

年轻人掀开鸭舌帽,露出清秀的面容。

经过交谈,林小棠得知对方叫李明,是个大学生,正在研究二手手机翻新创业项目。

“我有销售渠道,但缺靠谱的维修团队。”

李明掏出一份计划书,“如果合作,利润五五分。”

陈远拖着病体仔细研究计划书,发现其中的商业模式很有潜力。

他们决定赌一把,把仓库里积压的配件全部投入翻新项目。

为了保证质量,陈远制定了严格的检测标准,每部翻新手机都要经过六道工序检验。

第一批50部翻新手机送到李明手中

相关小说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