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不到万不得已,不用第三个方案。”
“明白。”
瞿骁说,“技术准备没问题。
现在就等时间点了。”
总攻前的这几天,空气中弥漫着一种紧张的平静。
我照常去文创园区工地,和年轻助理们讨论方案。
他们充满憧憬地看着工地,讨论着未来的展览空间和咖啡馆,完全不知道,在城市的另一个角落,一场风暴即将掀起,而我,是这场风暴的中心。
我有时会站在工地的屋顶,看向远处的“城市之光”工地。
那座庞大的建筑已经初具规模,像一只巨兽盘踞在地平线上。
它本应该是我最引以为傲的作品,现在却是我复仇的目标。
连工给我发来了栾承康和栗樱最近的一些消息。
“栾承康最近和‘K’见面的次数更频繁了。”
连工说,“看起来‘城市之光’项目的材料供应确实出了问题,而且资金方面也有些紧张。
他们急着想办法解决。”
“栗樱呢?”
我问。
“栗樱最近的情绪不太稳定。”
连工说,“对公司里的人很苛刻,对栾承康也好像不如以前亲密了。
我那个老朋友说,她在公司里经常偷偷打电话,声音压得很低。”
裂痕正在扩大。
他们越是焦头烂额,就越容易犯错。
“总攻当天,你们会在哪里?”
我问连工和瞿骁。
“我在一个能看到审批部门大楼的地方。”
连工说,“一旦王老师那边有动静,我能第一时间知道。
必要时,我会去联系他。”
“我在一个安全的、距离启动仪式现场足够远的地方。”
瞿骁说,“一个信号强、网络稳定的地方。
我会提前到达,做好一切部署。”
“我呢?”
我问。
总攻当天,我应该在哪里?
在现场吗?
太冒险了。
在远处吗?
感觉像个旁观者。
“你…需要在能第一时间获取信息的地方。”
瞿骁说,“而且,在事件发生后,你需要立刻通过网络或者其他渠道,将你的身份和证据链接,以官方、正式的方式,发送给所有重要的媒体、监管部门和行业协会。
你才是证据链的主体。”
我明白了。
我的战场不是启动仪式现场,而是信息公开的第一线。
我需要一个安全的环境,确保我的“声音”能够不受干扰地发出。
我选择了我的新公司,那个正在建设中的文创园区作为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