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崔大人为全城百姓计,应自缚请罪。
免得城破之时,玉石俱焚。
到时,悔之晚矣。”
崔太守大怒:“蛰天,你聚众造反,戕害民众,罪大恶极,必遭天谴。
何敢巧言惑众?”
“崔兆麟,就凭你,一个榆木脑袋长在酒囊饭袋之上,也敢与我为敌?
如果你不是生在豪门,如何能坐在太守之位?
倘若让我与尔等同场竞争,尔等均不是我之对手。
今日刀兵相见,刀枪无眼,定教尔等死无葬身之地。”
崔兆麟刚要答话,孙烈在旁禀道:“大人,此贼妖言惑众,欲动摇我军心。
他料定我不敢出战,故如此猖獗。
且让我率本部人马,出城冲杀一阵,折了他的锐气,如此才可固守。”
崔兆麟看看太史炯,太史炯显出迟疑神色。
“大人,如不出战挫其锐气,就我城中如此少的守军,必定心生怯意,早晚守不住的。
不如让我出去冲击一阵,长我军威风。”
孙烈又禀。
“那神威将军勇不可挡,你如何能冲击得动?”
“我有祖传宝雕弓,马上射之,无不应弦而倒,我就不信这神威将军能躲过我的箭。”
“好,既如此,那就请参将率本部兵马出城迎敌。”
崔兆麟觉得已别无他法,终于下了决心。
孙烈点起本部二百马军,打开城门,冲出城去。
孙烈站在军旗之下大喝:“乱贼,谁敢与我决一死战?”
蛰天真人羽扇一挥,神威将军挥刀策马而出,直奔孙烈而来。
孙烈拉开宝雕弓,说一声:“着”。
“嗖”的一箭射出,正中神威将军额头。
一股鲜血冲天而出。
神威将军大叫一声,伏马而逃。
“杀啊!”
孙烈手持长矛,率兵杀出。
“撤,快撤。”
蛰天真人忙下令撤退。
孙烈正追赶中,忽听城上鸣金,只得收兵回城。
原来是太史炯见孙烈初战告捷,怕孙烈功劳太大,便向崔兆麟进言:“蛰天诡计多端,倘有埋伏,孙参将兵少,恐有不利。
不如鸣金收兵,守城待援。”
崔兆麟认为有理,便下令收兵了。
孙烈率兵回来,未损一兵一卒,很是兴奋。
“末将正欲擒拿蛰天妖道,不知大人为何鸣金收兵?”
“贼兵众多,恐中埋伏。
谚云穷寇莫追,此之谓也。”
崔太守道,“孙参将旗开得胜,立下大功一件,可喜可贺。
我必上表请朝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