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的金属圆片仿佛此刻变得沉重起来。
她拿起圆片,又翻开那本《启明百年建筑沿革》。
她开始将圆片上的编码与书中的年份、地标进行对比。
她在图书馆的古籍区待到很晚。
老旧的纸张散发出特有的霉味。
罗芮昕穿梭在书架之间,像一只不知疲倦的猫头鹰。
她找到几本地方志,一些模糊的旧报纸影印件。
她将圆片上的编码尝试性地与某些日期和坐标对应。
一个地名,一个人物的姓氏,偶尔在不同的资料中出现,却又总在关键之处断裂。
她在一份被标记为“未公开档案”的资料里,发现了一张黑白照片,照片背景是旧校区的一个不起眼的角落。
照片下方,有一排模糊的字迹,提到了“引水渠”和“石刻”。
而旁边,还画着一个她从未见过的变体符号。
罗芮昕在笔记本上飞快地记录着,笔尖摩擦纸张的沙沙声,是这安静夜晚唯一的伴奏。
她将不同来源的信息汇聚在一起,形成一个初步的轮廓:那个金属圆片上的加密信息,似乎指向一个被刻意模糊的时间点,以及一个被掩盖的事件。
这,远比她想象中要深。
第六章第二轮“回响寻踪”竞赛的通知,悄无声息地贴上了公告栏。
罗芮昕在图书馆的角落里,依然被那枚金属圆片上的编码所困扰。
她面前的笔记本上,已经密密麻麻写满了各种符号和猜想,却没有一个能完美地吻合。
她推了推眼镜,疲惫地揉了揉眉心。
公告栏的方向传来一阵细微的喧哗,她知道,那是新线索贴出来了。
几分钟后,一个声音在她身边响起。
“罗同学,看来你对‘回响寻踪’的兴趣,远超常人啊。”
罗芮昕抬起头,郭乐奕站在她桌边,脸上带着得体却又带着一丝疏离的笑容。
他的校服一丝不苟,眼神里透着一种清醒的自信。
他身后,跟着他那两个同样一丝不苟的队友。
“不过,比赛最终看的还是结果,不是过程。”
郭乐奕的目光扫过罗芮昕桌面上的散乱资料,言下之意不言而喻。
罗芮昕合上笔记本,目光平静地迎上他:“过程,有时候能决定结果。”
郭乐奕轻笑了一声,那笑声听起来像训练有素的礼仪,不带一丝温度。
“祝你好运。”
他说完,便带着他的队友,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