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手机版

荡歌小说 > 其他类型 > 黑土地的故事张光荣老张后续+完结

黑土地的故事张光荣老张后续+完结

zhang生 著

其他类型连载

1枪声下的新生命1953年的秋末,凛冽的北风裹挟着最后几片枯叶掠过东北一矿业小镇的青瓦屋顶。清晨时分,一场鹅毛大雪悄然而至,将整个镇子掩埋在厚厚的雪毯之下,放眼望去,天地间白茫茫一片,唯有偶尔露出的房檐棱角和远处的山峦轮廓,才打破这单调的雪白。镇西头的张家小院,木格窗棂上凝结着厚厚的冰花。堂屋里,张老爷子戴着顶掉了毛的狗皮帽子,正小心翼翼地擦拭着那杆老洋炮。铜制的枪管在昏暗的油灯下泛着幽幽的光,枪托处被岁月磨得发亮,上面几道深浅不一的划痕,仿佛在诉说着往昔的峥嵘岁月。“爷,外面雪都没过脚脖子了,咱真要去山上啊?”十一二岁的张光荣裹着肥大的军大衣,脸蛋冻得通红,眼巴巴地望着爷爷。老张头咧嘴一笑,露出两颗缺了口的门牙:“你小子懂个球!趁...

主角:张光荣老张   更新:2025-05-17 16:38:00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男女主角分别是张光荣老张的其他类型小说《黑土地的故事张光荣老张后续+完结》,由网络作家“zhang生”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1枪声下的新生命1953年的秋末,凛冽的北风裹挟着最后几片枯叶掠过东北一矿业小镇的青瓦屋顶。清晨时分,一场鹅毛大雪悄然而至,将整个镇子掩埋在厚厚的雪毯之下,放眼望去,天地间白茫茫一片,唯有偶尔露出的房檐棱角和远处的山峦轮廓,才打破这单调的雪白。镇西头的张家小院,木格窗棂上凝结着厚厚的冰花。堂屋里,张老爷子戴着顶掉了毛的狗皮帽子,正小心翼翼地擦拭着那杆老洋炮。铜制的枪管在昏暗的油灯下泛着幽幽的光,枪托处被岁月磨得发亮,上面几道深浅不一的划痕,仿佛在诉说着往昔的峥嵘岁月。“爷,外面雪都没过脚脖子了,咱真要去山上啊?”十一二岁的张光荣裹着肥大的军大衣,脸蛋冻得通红,眼巴巴地望着爷爷。老张头咧嘴一笑,露出两颗缺了口的门牙:“你小子懂个球!趁...

《黑土地的故事张光荣老张后续+完结》精彩片段

1 枪声下的新生命1953年的秋末,凛冽的北风裹挟着最后几片枯叶掠过东北一矿业小镇的青瓦屋顶。

清晨时分,一场鹅毛大雪悄然而至,将整个镇子掩埋在厚厚的雪毯之下,放眼望去,天地间白茫茫一片,唯有偶尔露出的房檐棱角和远处的山峦轮廓,才打破这单调的雪白。

镇西头的张家小院,木格窗棂上凝结着厚厚的冰花。

堂屋里,张老爷子戴着顶掉了毛的狗皮帽子,正小心翼翼地擦拭着那杆老洋炮。

铜制的枪管在昏暗的油灯下泛着幽幽的光,枪托处被岁月磨得发亮,上面几道深浅不一的划痕,仿佛在诉说着往昔的峥嵘岁月。

“爷,外面雪都没过脚脖子了,咱真要去山上啊?”

十一二岁的张光荣裹着肥大的军大衣,脸蛋冻得通红,眼巴巴地望着爷爷。

老张头咧嘴一笑,露出两颗缺了口的门牙:“你小子懂个球!

趁你奶去镇上赶集,我可得过过枪瘾。

这老伙计跟着我打小鬼子那会,你还不知道在哪呢!

现在你奶管得严,摸都不让摸,说什么危险。”

说着,他轻轻抚摸着枪身,眼神中满是怀念。

光荣撇了撇嘴,嘟囔道:“那也等天暖和点嘛,这天寒地冻的,冻掉鼻子咋办?”

“嫌冷?”

老张头一把将孙子拽过来,“赶明儿把你送部队历练历练,这点冷都受不了,以后咋保家卫国?”

说着,他拿起墙角的火药罐和铁砂袋,塞进光荣怀里,“走,给爷爷当个小跟班去!”

爷孙俩踩着厚厚的积雪出了门。

脚下的雪发出“嘎吱嘎吱”的声响,在寂静的小镇格外清晰。

路边的老槐树垂着被积雪压弯的枝桠,不时有团雪块“噗”地掉落,惊起几只缩在树洞里取暖的麻雀。

光荣突然停住脚步,指着路边喊道:“爷,快看!

蘑菇!

摘点回去给我奶,说不定她一高兴,就不骂你拿枪了。”

老张头眯着眼瞅了瞅,抬脚就是一脚:“去个屁的!

这是狗尿苔,发黑烂根的,带回去你想让我挨骂?

赶紧走,磨磨唧唧的!”

两人又走了约莫一刻钟,穿过一片松树林,来到一处山沟。

这里零星散落着几户人家,袅袅炊烟从烟囱里升起,在冷空气中凝成淡淡的白雾。

远处一棵老榆树上,一个巨大的鸟窝在风中轻轻摇晃
,几只乌鸦“呱呱”叫着,盘旋在上空。

“来,乖孙,把火药给我。”

老张头指着那鸟窝,胸脯一挺,“看好了,爷爷让你见识见识啥叫神枪手!

当年我在抗联的时候,三八大盖打鬼子,那叫一个准!”

光荣怀疑地看着爷爷:“爷,这鸟窝离咱老远呢,能打着吗?”

老张头心里其实也没底,这老洋炮年头久了,射程顶多二三十米,五十多米外的目标,全凭运气。

但在孙子面前,面子可不能丢,他硬着头皮说道:“小瞧你爷爷?

看好了,就一枪,多一枪都不打!”

他接过光荣递来的火药,小心翼翼地倒进枪管,又抓起一把铁砂填进去,然后用木棍将火药和铁砂压实。

瞄准的时候,他眯起一只眼,手臂微微颤抖——毕竟上了年纪,当年在战场上百步穿杨的本事,如今也打了折扣。

“砰!”

随着一声巨响,枪口喷出一团白烟,铁砂如霰弹般射向天空。

光荣紧张地盯着鸟窝,只见那窝剧烈晃动了几下,紧接着,整个掉了下来,划过一道弧线,不偏不倚地掉进了旁边一户人家的烟囱里。

“打着了!

爷你真打着了!”

光荣兴奋地跳起来。

老张头也愣住了,自己这运气也太好了吧?

但嘴上可不能示弱:“那当然!

爷爷当年......”话没说完,就听见一阵叫骂声从屋里传来:“草!

谁他娘的在这放枪?

不想活了?”

紧接着,房门“哐当”一声被踹开,刘家五口人怒气冲冲地冲了出来。

老刘头一眼就认出了老张头,气得胡子直颤:“好你个怕老婆的老张头!

教你孙子点好的行不行?

在人家门口开枪,要不是认识,今天非跟你没完!”

老张头这才发现闯了大祸。

原来,刘家儿媳妇正在生产,稳婆刚准备接生,突然一声枪响,惊得产妇一用力,孩子就这么出生了。

虽说母子平安,但换作谁碰上这种事,都得火冒三丈。

“老哥哥,对不住对不住!”

老张头满脸堆笑,“我真不是故意的,就是想给孙子露两手......”老刘头哼了一声:“露两手?

差点没把我孙子给吓没了!”

这时,屋里传来婴儿的啼哭声,清脆响亮。

老张头跟着老刘头进屋,眼睛一亮,趁机说道:“嘿!

是个带把的!

这小子可是被我
这一枪‘蹦’出来的,要不就叫炮仗?

多吉利!”

“去你的!”

老刘头抄起鞋底子就要打,“等你老伴回来,我非告状不可!

看她不扒了你的皮!”

老张头最怕的就是老伴,一听这话,立刻怂了,陪着笑脸求饶:“老哥哥,消消气!

这炮仗名字多好,等孩子长大了,认我当干爷爷!

到时候我教他打枪,保准是把好手!”

老刘头没说话,抽了口旱烟,也是默认了。

回程的路上,老张头搂着光荣的肩膀,压低声音说:“今天的事,可别告诉你奶。

明儿爷爷给你打只兔子吃!”

说着,还偷偷抹了把脸,也不知是冻出的眼泪,还是心虚的表现。

光荣心里直乐,每次打猎,爷爷吃肉比谁都香!

但他还是懂事地点点头:“知道啦,爷!

不过你可得说话算话,我都好久没吃肉了。”

说起吃肉,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普通人家一年到头也难得见几回荤腥。

张家虽然靠着老爷子打猎能改善些伙食,但也只是偶尔打只野兔、山鸡,解解馋。

平日里,家家户户吃的都是掺着玉米芯磨成的窝窝头,粗糙得很,咽下去直划嗓子眼。

爷孙俩一路有说有笑往家走,刚到院门口,就看见老太太带着三个儿子从镇上办事回来。

老太太一眼就瞧见老张头手里的老洋炮,脸色顿时沉了下来。

“老张头!

我跟你说过多少次了,别碰那破枪!

你都多大岁数了,腿脚又不好,还带着光荣乱跑,出了事咋办?”

老太太抄起墙角的扫帚,气冲冲地走过来。

老张头一边躲一边解释:“我没去打猎!

老刘头家添丁,我去道喜呢!”

“道喜?

拿着枪去道喜?”

老太太根本不信。

这时,光荣没心眼地喊道:“我爷开枪把人家孩子‘蹦’出来了!”

童言无忌,童言无忌!

老太太一愣:“怎么回事?

你从头说!”

在光荣的“揭发”下,老张头的“罪行”被一五一十地抖了出来。

老太太越听越气,举起扫帚就要打:“你还学会吹牛了?

五十多米都能打着,你咋不上天呢?”

老张头一边跑一边喊:“这不是运气好嘛!

再说了,这不是给老刘家添了个大胖孙子嘛!”

三个儿子在一旁看着父母打闹,早已见怪不怪,笑得前仰后合。

夜深了,张家院子渐渐安静
下来。

老张头躺 在床上,望着墙上挂着的抗联老照片,久久无法入眠。

这张照片,是当时照片里,一群年轻战士站在雪地里,脸上洋溢着青春的笑容。

可如今,当年一起出生入死的兄弟,就剩他和老刘头两个了。

“老赵、小猴子......”老张头喃喃自语,眼角泛起泪花,“你们放心,只要我老张头还在,就一定替你们照顾好家人......”窗外,北风呼啸,又一场大雪悄然而至,将小镇笼罩在一片宁静之中。

而那个被枪声“蹦”出来的孩子,正躺在温暖的襁褓里,做着甜甜的梦。

或许,这就是命运的奇妙安排,一场意外的枪声,不仅带来了新的生命,也让两个家庭的情谊更加深厚。

2 使命、担当与成长1960年的北风依旧裹挟着细雪掠过东北矿业小镇,但张家小院的屋檐下,却挂起了崭新的大红花。

张光荣穿着洗得发白的军装,胸前别着红彤彤的大红花,正被爷爷举着老洋炮满院子“游行”——当然,炮筒里塞的是用红纸卷成的“喜炮”。

“都来看!

我大孙子要当汽车兵啦!”

老张头扯着嗓子在院里吆喝,胡子上结着的冰碴随着笑声簌簌掉落。

他特意把压箱底的抗联军大衣披在光荣身上,虽然衣摆长到能扫着地,但爷孙俩的胸膛都挺得笔直。

老刘头家六七岁的“小炮仗”跟在后面跑,红棉袄上沾满了雪沫子,活像个糯米团子。

老太太端着刚蒸好的粘豆包追出来,眼眶泛红:“你个老东西!

别把孩子冻着!

光荣快过来,再吃几个,路上扛饿。”

说着把还烫手的豆包往孙子兜里塞,又转头瞪老张头,“当年你非要带孩子上山打枪,现在倒好,真把人送部队去了!”

老张头嘿嘿笑着挠头:“这叫传承!

咱老张家三代和枪杆子有缘,现在光荣开上铁疙瘩,可比我这老洋炮威风多啦!”

<新兵蛋子张光荣被塞进解放牌卡车车厢时,怀里还揣着爷爷偷偷塞的一把铁砂——说是关键时刻能防身。

车厢里挤着十几个同样青涩的小伙子,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地议论着汽车兵的威风。

“听说咱们开的车能拉好几吨货!”

“那可不,以后咱就是公路上的‘铁老虎’!”

可当光荣真
正摸到方向盘时,才知道汽车兵的日子远没有想象中潇洒。

训练场上,班长叼着烟圈围着他们转圈:“别以为会转方向盘就能当汽车兵!

今天先给我把‘八个禁止’背得滚瓜烂熟!”

所谓“八个禁止”,从禁止私自开车到禁止疲劳驾驶,每一条都像紧箍咒。

光荣攥着油乎乎的笔记本,偷偷在“禁止吸烟”旁边画了个小烟头,被班长一烟杆敲在后脑勺:“小兔崽子,还敢记仇?”

最要命的是练习倒车。

老式解放车没有后视镜,全靠车斗上的战友打手势指挥。

光荣第一次倒车时,把水桶撞得满场飞,还差点把指挥的战友压在车轮下。

班长气得直跳脚:“你这是开车还是开坦克?

明天给我挂两个水桶在车尾,练到水桶里的水不洒一滴!”

就这样,光荣在训练场摸爬滚打了三个月。

当他终于能熟练地在S形障碍间穿梭时,却在一次夜间训练中闯了祸。

那天月光昏暗,他错把路边的草垛当成目标物,一脚油门下去,车头直接扎进草堆里,惊得草垛里的野兔子四散奔逃。

全班战友打着手电筒来救援时,看见光荣灰头土脸地从驾驶室钻出来,怀里还抱着只瑟瑟发抖的兔子。

“好啊张光荣!

别人练车,你练抓野味?”

班长又好气又好笑,“不过这兔子......炖了给大伙加餐!”

那晚,炊事班的大铁锅里飘出阵阵肉香,光荣捧着碗兔肉,突然想起爷爷说过要给他打兔子吃的承诺,眼眶不由得有些发酸。

这年冬天,部队接到任务,要往边境哨所运送过冬物资。

光荣主动请缨,跟着老班长的车队出发了。

茫茫雪原上,十几辆解放车排成一字长蛇阵,发动机的轰鸣声打破了荒野的寂静。

行至一处陡坡时,光荣的车突然打滑,后轮陷进雪坑。

“别慌!

挂低速挡,给油!”

老班长的声音从对讲机里传来。

光荣深吸一口气,紧握方向盘,可车轮只是空转,溅起的雪沫糊了挡风玻璃。

正当他急得冒汗时,对讲机里突然传来一阵笑声:“光荣,还记得你爷爷的老洋炮不?

把铁砂撒在轮胎下试试!”

这招还真管用!

撒上铁砂后,车轮终于有了抓地力,车子缓缓驶出雪坑。

光荣抹了把额头的汗,对着对讲机喊:“班长,
等我回去,给您也塞把铁砂!”

车队里爆发出一阵爽朗的笑声,在雪谷间久久回荡。

任务完成归来,光荣收到了家里的信。

爷爷在信里写:“我把老洋炮擦得锃亮,等你回来比试比试!

你刘爷爷家的小炮仗都会打弹弓了,天天嚷着要当汽车兵......”信纸边角还有小炮仗歪歪扭扭画的卡车,车轮画得比车身还大。

又一个雪夜,光荣站在军营的操场上,望着满天星斗。

他想起爷爷枪膛里飞出的铁砂,想起训练场上撞翻的水桶,想起雪地里那只兔子。

原来,无论是老洋炮还是方向盘,都承载着同样滚烫的热血与牵挂。

而在遥远的矿业小镇,老张头正举着老洋炮,对着夜空“砰砰”放着“哑炮”——这是他和大孙子约定的“隔空比试”。

时光如白驹过隙般一点点流逝,光荣在军队服役期间,犹如一颗璀璨的明星,屡获殊荣。

他在军区大比武中多次崭露头角,斩获众多名次,五好战士、优秀战士、三等功等荣誉纷至沓来,犹如雪花般飘落,让家里的老爷子倍感骄傲,脸上洋溢着自豪的笑容。

3 光荣传承1969年的东北小镇飘起第一片雪花时,张光荣家的土炕上正传来嘹亮的啼哭。

裹着红布的新生儿攥着小拳头,在母亲怀里扭动,像极了爷爷老张头年轻时倔强的模样。

产房外,年逾古稀的老张头听着声音,浑浊的眼睛里闪着泪花,手里攥着的老洋炮膛早已生锈,此刻却被他摩挲得发烫。


,张家院子里摆了十桌流水席,老刘头带着已经十六岁的刘炮仗赶来凑热闹。

刘炮仗如今已是矿上的拖拉机手,他举着搪瓷缸子向张光荣敬酒:
缝生疼。

张家所在的单元楼里却飘着蒸腾的热气,张光荣戴着老花镜,踩着缝纫机
爷当年打鬼子时的战损还厉害!


可见。

卫东猛捏刹车,金属闸皮与车轮却纹丝不动。

“爷爷闪开!

闸坏了!”

兄弟俩的惊叫撕破空气,老人们闻声抬头,浑浊的眼睛瞬间瞪大,抄起马扎撒腿就跑。

“砰”一声巨响,棋盘如蝴蝶般腾空而起,“楚河汉界”碎成木片,红黑棋子骨碌碌滚进草丛。

卫东卫军摔在碎石路上,膝盖渗出鲜血,抬头便见十几个身影将他们团团围住。

“小兔崽子,赔我象棋!”

为首的大爷抖着棋盘怒吼,卫军吓得直往后缩。

“这不是老张家的‘铁轱辘’嘛!”

人群里钻出个戴瓜皮帽的老头,浑浊的眼睛笑成缝,“你小子命硬啊,车轱辘都摔变形了,人倒没啥事!”

在他说和下,孩子们手忙脚乱捡拾棋子,偏偏少了至关重要的“车”。

正当卫东摸出皱巴巴的压岁钱时,河道里突然传来惊呼:“哎哟!

谁的‘车’砸我脑袋上了!”

众人循声望去,只见钓鱼小哥揉着后脑勺,鱼钩上正挂着枚红漆象棋。

围观者哄笑起来,可卫东望着前轮扭曲的车架,却笑不出来。

那辆承载着父亲青春,又载着兄弟俩闯祸的自行车,此刻歪在路边,链条耷拉着,像是无声的叹息。

夕阳把大桥的影子拉得老长,卫东和卫军推着瘸腿的自行车往家挪。

链条在车架上晃荡,每走一步都发出刺耳的吱呀声,像是在替兄弟俩哀鸣。

卫军盯着哥哥后颈的血痕,小声嘟囔:“要不咱藏到柴房?”

卫东抹了把脸上的土,摇摇头:“躲得过初一躲不过十五。”

推开院门时,张光荣正就着月光修补竹椅。

酒精在他脸上洇出红晕,看见歪斜的自行车,酒意瞬间醒了大半。

他三步并作两步冲上前,粗糙的手掌抚过扭曲的车把,喉结上下滚动:“这是咋弄的?”

卫军“哇”地哭出声,卫东梗着脖子把事情经过说了一遍。

张光荣蹲下身,枯枝般的手指捏起断裂的闸线。

七九年厂里奖励这辆车时的场景突然涌上来——他在车间连续三个月全勤,厂长亲自把自行车车票交给他,那分量,比现在攥着的断闸线沉多了。

“修不好了。”

他声音发闷,卫军抽噎着说:“爸,我们挣钱给你买新的……”深夜,张光荣坐在堂屋抽闷烟。

烟头明明灭灭,照见墙上泛黄的全家

相关小说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