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已将彼此的生命与这方天地紧紧交织。
他们创作的画作越来越多,每一幅都承载着古镇的故事,也记录着两人相濡以沫的时光。
多年后,墨韵轩成了古镇最具人气的文化地标。
白发苍苍的林墨与清如依然守着这家店,只是如今他们更多时候是坐在摇椅上,看着年轻的画家们在店内临摹、创作,听着游客们惊叹于字画的魅力。
某个春日的午后,阳光透过雕花窗棂洒在店内的宣纸上,林墨缓缓展开一幅泛黄的旧画——那是他们初遇时共同完成的作品。
画面上,鸭子仍在水中嬉戏,小鸟依然穿梭于柳枝间,洗衣女子的笑容仿佛从未褪色。
“清如,你看,我们的墨痕,都印在了时光里。”
林墨握住清如布满皱纹的手,轻声说道。
清如微笑着点头,眼中闪烁着温柔的光芒。
窗外,江南的雨又轻轻飘落,青石板上的积水依旧倒映着粉墙黛瓦,宛如一幅永恒的水墨画。
而墨韵轩里,属于他们的故事,仍在岁月的长河中,静静流淌,生生不息。
第九章 传承随着墨韵轩在文化界的声名远扬,越来越多怀揣艺术梦想的年轻人慕名而来。
林墨和清如特意在店铺后院开辟了一间宽敞的画室,青砖铺地,木梁悬顶,墙面上挂满了学生们的习作与大师们的临摹佳作。
每日清晨,这里都会传出此起彼伏的研墨声与画笔摩挲宣纸的沙沙响。
有个叫小棠的姑娘令他们印象尤为深刻。
这个从大山深处走出来的孩子,初次握笔时连线条都难以控制,却总爱用浓墨在纸上涂抹出肆意的色块。
林墨和清如并未急于纠正她,而是引导她去观察古镇屋檐滴落的雨珠、河面摇曳的浮萍。
三个月后的一天,小棠突然画出一幅奇特的水墨画——扭曲的线条构成古镇街巷,斑斓的墨色晕染出人间烟火,清如望着画中蕴含的原始生命力,眼中泛起欣慰的泪光:“这孩子,画出了真正的灵魂。”
他们不仅传授绘画技法,更将传统文化的精髓融入教学。
每月十五,墨韵轩都会举办“书画夜话”,邀请镇上的老匠人讲述油纸伞的制作工艺、蓝印花布的印染技法。
林墨常说:“艺术不是空中楼阁,只有扎根于生活的土壤,才能开出不败的花。”
第十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