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父亲留下的纸条是真的。
“夜半钟响”是一个重要的时间节点。
它似乎激活了某种东西,或者改变了某种状态。
而“勿视其眼”则是重要的保命规则。
如果我刚才看了,会发生什么?
我不敢想象。
那“逆转”呢?
纸条上的“逆转”究竟指的是什么?
难道是指,从“夜半钟响”开始,日记上的“清除”行动就正式启动了?
而不是等到“明天”?
如果真是这样,那我的处境就更危险了。
我重新拿起日记本。
最后一页,“林淑婉,待清除,日期:明天”。
明天…可是现在已经是午夜之后了。
严格来说,现在已经是“明天”了。
日记上的日期,指的是从零点开始,还是指白天的某个时刻?
我看向窗外,天空依旧是一片漆黑。
这栋房子,此刻就像一个孤岛。
与外界隔绝,只有我和那个潜藏在黑暗中的未知存在。
我必须要弄清楚更多的规则。
仅仅“勿视其眼”是远远不够的。
我再次拿起放大镜,仔细检查那张写着规则的纸条。
除了那几个字,纸条的边缘似乎有一些非常淡的,几乎看不见的划痕。
不像是墨迹,更像是用指甲或尖锐物体刻上去的。
我把台灯的光线调到最亮,对着那些划痕仔细辨认。
“声…东…击…西…镜…可…破…妄…避…祠…堂…”又是几个断断续续的词语。
“声东击西”?
这是指要制造声音引开它的注意力吗?
“镜可破妄”?
镜子可以破解虚妄?
是指镜子能照出它的真身,还是镜子对它有某种克制作用?
“避祠堂”?
我们家没有祠堂啊!
难道是指房子里的某个特定区域?
父亲生前,确实在阁楼上放了一些祖先的牌位和旧物。
他称那里为“家祠”。
难道那个“它”,不能进入阁楼?
这几条规则,加上之前的“勿视其眼”和“夜半钟响”。
我手中掌握的救命稻草又多了几根。
但这些规则,要如何运用?
什么时候运用?
一旦用错,后果不堪设想。
我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冷静下来。
现在,最重要的是确认母亲的状态。
以及那个“它”是否已经完全取代了母亲。
我走到书房门口,侧耳倾听。
外面一片寂静。
连摆钟的嘀嗒声都似乎消失了。
不,不是消失了。
是被另一种声音掩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