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知识的追求和对真理的信仰。
“我爸常说,”陈嘉木看着远处连绵起伏的黄土山峁,声音低沉而坚定,“人可以身处沟渠,但心,一定要向往星空。”
这句话,深深地触动了我。
我也开始留意到他身上更多的闪光点。
他不仅干活踏实肯干,而且心思细腻,乐于助人。
知青点里谁有了困难,他总是第一个伸出援手,却从不张扬。
他还很有见识,读过很多书,对很多事情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我们这些知青,大多时候都在抱怨生活的艰苦和前途的渺茫,只有他,似乎总能在这片贫瘠的土地上,找到一些值得坚持和守望的东西。
他就像一棵在悬崖峭壁上顽强生长的青松,沉默,坚韧,却又充满了生命力。
而我,苏晓青,这株初离温室,被风雨打得有些摇摇欲坠的娇嫩花朵,也因为他的存在,开始在这片黄土地上,努力地扎下根来,汲取着成长的养分。
那年春天,赵家沟的杏花开得格外灿烂。
粉白的花瓣,在微风细雨中,簌簌地飘落,像一场温柔的梦境。
有一天,我们一起在杏花树下休息。
他不知从哪里掏出一个小小的、用麦秆编成的小蚂蚱,递给我。
“送给你。”
他有些不好意思地挠了挠头,脸颊微微泛红。
那只小蚂蚱编得很精致,栩栩如生。
我接过来,放在手心,只觉得那小小的麦秆,也带着一丝他指尖的温度。
我抬起头,看着他那双在杏花疏影下显得更加明亮的眼睛,心中某个地方,像是被什么东西轻轻拨动了一下,泛起了阵阵涟漪。
那是一种很奇妙的感觉,像含苞待放的花蕾,带着一丝羞怯,一丝甜蜜,还有一丝对未知的期盼。
我知道,在这片贫瘠的黄土地上,在这段艰苦的知青岁月中,有些东西,已经悄悄地,在我心里,开始生根发芽了。
:窑洞夜话寄情思春耕的忙碌过后,便是夏日的酷暑。
黄土地被太阳炙烤得滚烫,空气中连一丝风都没有,知了在光秃秃的树枝上声嘶力竭地叫着,更添了几分烦躁。
我们这些知青,每日顶着烈日下地干活,汗水湿透了衣衫,皮肤也晒得黝黑脱皮。
白天的劳动已经够磨人了,晚上回到那闷热如蒸笼的窑洞里,更是难以入眠。
蚊虫嗡嗡地在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