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和早期心理暗示的技艺。
但“通感”二字,却似乎暗示着一种更为直接、更为神秘的感知方式。
顾影的心跳微微加速。
她立刻在笔记中搜寻与“通感”相关的其他记述。
终于,在笔记的最后几页,一片几乎被遗忘的空白区域的角落,她找到了一段用更隐晦的符号和暗语写成的文字。
这段文字与之前的记录风格迥异,更像是个人的心得或秘而不宣的法门。
破译这段文字比之前解读傅振东的梦境记录更为艰难。
那些符号奇特而古老,有些甚至像是失传的巫觋符咒。
顾影几乎耗尽了所有的精力,查阅了能找到的一切相关偏门典籍,甚至动用了修复碑拓时学到的辨识残缺铭文的技巧。
当最后一个符号被艰难地解读出来时,窗外已是繁星满天。
阁楼里,只有台灯散发着孤独的光芒,将顾影的影子拉得很长。
她看着面前纸上那段被还原出来的文字,呼吸不由自主地变得急促起来。
那段文字描述了一种超越常规感知的技艺——“绘梦师”在特定条件下,通过特殊的香料和精神集中的法门,不仅仅是记录和解读梦境,而是能够与委托人的潜意识产生某种程度的“共鸣”或“连接”,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体验”到对方梦境中的真实情感、记忆碎片,甚至是一些被压抑在意识深处的隐秘信息。
这,就是“通感”!
顾影感到一阵头晕目眩,不是因为疲惫,而是因为这个发现带来的巨大冲击。
如果这段记录属实,那么祖母的“绘梦”技艺,远比她想象的要复杂和……强大得多。
它不再仅仅是一种技艺,更像是一种天赋,一种能够触及他人灵魂深处的能力。
难怪祖母的批注总是那么精准,寥寥数语便能洞悉人心。
难怪她能察觉到傅振东梦境背后的“祸端”。
因为她不仅仅是在“听”梦,更是在“看”梦,甚至在“感受”梦!
这个发现,让顾影对之前的一切都有了全新的理解。
祖母之所以会记录下傅振东的梦境,并留下警示,很可能就是因为她在“通感”的过程中,窥见了某些极其危险的真相碎片。
而那幅未完成的“血色蝴蝶”图谱,或许正是她在“通感”状态下,试图将那些碎片化的信息具象化地呈现出来。
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