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的春天,连风里都是花的味道。”
张林盯着手机屏幕许久,最终订了飞往昆明的机票。
当飞机掠过连绵的山脉,他隔着舷窗看到了梦中的红河——层层叠叠的梯田波光粼粼,蜿蜒的河流如蓝色丝带,蘑菇房点缀其间,宛如世外桃源。
李欣在机场接他时,换了一身淡蓝色的日常服饰,但颈间仍挂着银质的山茶花项链。
“走,带你去吃正宗的过桥米线!”
她熟稔地拉着他穿梭在蒙自的街巷,小店里,滚烫的鸡汤浇在生鱼片和蔬菜上,腾起的热气模糊了张林的眼睛。
接下来的几天,李欣带着他走访红河的各个乡镇。
在元阳梯田,他们看日出时的云海翻涌;在甲寅乡,老人们教他舂粑粑,木杵撞击石臼的声音回荡在山间;在碧色寨,百年米轨见证着中法文化的交融。
张林发现,李欣不仅对哈尼文化了如指掌,还能用英语向外国游客讲述彝族的火塘故事。
“其实骆驼引进项目遇到了难题。”
某天傍晚,他们坐在梯田边,李欣用树枝在地上画着草图,“这边的气候湿热,骆驼容易生病。
而且村民担心会破坏梯田的生态。”
张林捡起一块石头,在图上比划:“或许可以改良驼鞍设计,减少对土地的压力。
我认识西北的兽医,能调配适应湿热环境的药物。”
他说话时,余光瞥见李欣望向自己的眼神,带着惊喜与欣赏。
暮色渐浓,远处传来哈尼族的山歌。
李欣突然站起身,朝他伸出手:“敢不敢和我跳乐作舞?”
不等回答,她已握住他的手,带着他在田埂上旋转。
张林笨拙地跟着节奏,却在李欣的笑声中渐渐放松。
月光洒在梯田上,泛起粼粼波光,这一刻,大漠的豪迈与红河的柔美,在舞步中悄然交融。
<3 山海相隔的守望三个月后,第一批骆驼从西北运抵红河。
张林亲自押车,看着这些陪伴他长大的伙伴在陌生的环境里慢慢适应。
李欣每天带着村民学习骆驼养护知识,她编写的《沙漠之舟在红河》手册,图文并茂地介绍骆驼习性与本地生态的结合。
项目启动那天,哈尼族的祭司举行了祈福仪式。
张林穿着李欣送他的哈尼族服饰,站在骆驼队列前,看着李欣用银铃串装饰驼鞍。
游客们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