们不能因噎废食,与国际顶尖机构合作,能让我们接触到最前沿的技术和理念,提升我们的科研水平,最终受益的还是患者。
至于资源和精力问题,我们会合理调配,在不影响临床工作的前提下推进项目。
而意见分歧,我们可以通过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来解决,充分尊重双方的专业意见,求同存异。”
然而,仍有部分医生对唐佳瑜的解释不太满意,私下里也会讨论这个项目的可行性。
唐佳瑜意识到,要让大家真正支持这个项目,不仅需要言语上的解释,更需要用实际行动来打消他们的顾虑。
于是,她更加努力地投入到项目筹备中,与美方保持密切沟通,进一步完善合作细节,同时合理安排科室的临床工作,确保两者不冲突。
第十四章:艰难推进国际合作项目正式启动后,困难接踵而至。
首先,中美双方在研究方法上就出现了较大分歧。
美方团队倾向于采用大规模临床试验的方式来验证新型心脏瓣膜材料的效果,而唐佳瑜团队则认为小规模、精细化的研究结合大数据分析更适合初期研究阶段。
双方各执一词,互不相让。
唐佳瑜深知,这种分歧如果不妥善解决,将会严重影响项目的推进。
她组织了多次视频会议,与美方团队进行深入沟通。
在会议上,她详细阐述了自己团队提出研究方法的依据,包括国内患者的特点、医疗环境的差异等因素。
同时,她也认真听取美方团队的想法,试图找到一个平衡点。
经过多轮激烈的讨论,双方终于达成妥协,决定先进行小规模、精细化的研究,并在适当阶段引入大规模临床试验,以确保研究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项目进行到中期时,资金出现了短缺。
由于研究需要采购大量先进的实验设备和材料,原本的预算已经无法满足需求。
唐佳瑜一方面积极向医院申请追加资金,另一方面与美方团队协商,寻求他们在资金方面的支持或资源共享。
在她的努力下,医院同意增加部分资金投入,美方团队也提供了一些实验设备的赞助,暂时缓解了资金压力,项目得以继续艰难推进。
第十五章:意外收获在项目推进的过程中,虽然困难重重,但也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