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疗”或者“医学奇迹”。
只有我自己知道,是那双眼睛……已经脱胎换骨。
回到秦记,秦爷对我大难不死表示了极大的“关怀”(主要是怕我讹他医药费),大手一挥,给了我半个月的带薪休假(其实就是让我赶紧滚蛋别碍眼)。
正合我意。
我需要时间,来熟悉和测试我这双“新眼睛”的能力。
潘家园,依旧是那个鱼龙混杂、真假难辨的地方。
但此刻,在我眼中,它却呈现出截然不同的景象。
路边摊贩甲:售卖物品95%为现代工艺仿品,手法粗劣。
摊贩乙:物品多为民国时期旧货,价值不高,但其中混有一件晚清官窑粉彩小碟,略有残损,价值约3000元。
摊主自身不知。
游客丙:脖子上戴的“古玉”是树脂合成,钱包里有现金3752元,银行卡余额……(数据读取失败,涉及个人隐私?
)黄金瞳的能力,简直逆天!
不仅能辨别古董真伪,甚至连物品的大致信息、市场价值都能分析出来!
还能……有限度地读取一些非隐私的表层信息?
当然,副作用也很明显。
只是在潘家园溜达了一圈,集中精神“看”了几十件东西,我就感觉脑袋发胀,眼睛酸涩。
精神力消耗:35%。
建议休息。
看来,这能力虽强,也不能肆意滥用。
我按捺住立刻去“捡漏”发财的冲动,决定先从风险最低的地方开始——旧书市场。
潘家园的旧书摊,也是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各种发黄的线装书、民国期刊、甚至文革时期的宣传画,堆积如山,等待着有缘人。
以前,我只能凭着在历史系学到的那点皮毛,碰运气。
现在……摊位A:大部分为80年代旧书,无收藏价值。
角落里一本《芥子园画谱》,清代木刻版,有虫蛀,品相中下,价值约800元。
摊位B:《申报》合订本,民国影印版,非原版。
摊位C:一堆残破古籍……嗯?
我的目光,被摊位C角落里,一堆几乎快散架的、用麻绳捆着的线装书吸引了。
目标:疑似明代古籍残卷合集。
纸张:竹纸,纤维粗长。
墨色:松烟墨,色泽沉厚。
判定:明代刻本特征明显。
内容分析:涉及……《永乐大典》抄本残页?!!
内含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