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本身所蕴含的暴力和死亡气息,更害怕的是这个秘密可能带来的未知风险。
那个凶手,那个戴着黑色手套、穿着黑色皮靴的人,他还在海城的某个角落,像一个幽灵般游荡,寻找着下一个目标。
而自己,一个无意中窥见了他罪行的普通人,会不会成为他的下一个目标?
可是,另一个念头也在他心底悄然滋生。
那双绝望的眼睛,像是在无声地求救。
如果自己的能力真的能提供线索,哪怕只是一点点,是不是就能阻止更多的悲剧发生?
他想起新闻里提到的,这已经是第三起失踪案了。
如果他选择沉默,下一个受害者出现时,他会不会因为今天的退缩而背负上沉重的道德枷锁?
恐惧与良知在他内心激烈地交战。
天快亮时,林默终于做出了一个连他自己都感到意外的决定。
他不能报警,那太冒险,几乎等同于自曝其短,甚至可能引火烧身。
但他可以尝试,用自己的方式,去寻找更多的线索。
他要搞清楚,自己看到的到底是不是真的,那把伞的主人,是不是就是失踪的李芸。
这个决定像是在平静的湖面投下了一颗石子,让林默感到一阵陌生的悸动,混合着紧张、恐惧,还有一丝隐秘的、连他自己都不愿承认的兴奋。
他第一次觉得,自己那“鸡肋”的能力,或许并非全无用处。
他需要更多的“载体”,更多与失踪者相关的物品。
新闻里提到,三名失踪者都曾在不同的老旧街区出现过。
老街区……林默立刻想到了一个地方——城南的“淘沙巷”旧货市场。
那里是海城有名的二手物品集散地,鱼龙混杂,从古董字画到旧衣旧鞋,无所不包。
失踪者的遗物,会不会有可能流落到那里?
或者,凶手处理掉的某些物品?
这是一个渺茫的希望,但却是林默目前唯一能想到的、风险相对较低的切入点。
周末,林默特意换上了一身不起眼的旧衣服,戴上棒球帽和口罩,把自己裹得严严实实,然后挤上了前往城南的公交车。
淘沙巷比他想象中更加混乱和拥挤。
狭窄的巷子两旁,密密麻麻地摆满了各式各样的地摊,空气中弥漫着尘土、汗水和各种旧物混合的复杂气味。
摊主们懒洋洋地坐在小马扎上,眼神锐利地打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