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更明显了。
身上是象牙白的西装,剪裁很好。
名牌上就几个字,“溪流资本,林溪”,简单,但挺有分量。
刚才她在台上说了几句,关于科技和资本怎么弄到一块儿,想法挺新,胆子也大。
旁边还有人小声议论着。
不停有人端着酒杯凑过来搭话,嘴上客气,眼睛却不老实地上下打量。
都想从这个突然冒出来的东方女人身上,探探口风,看有没有合作机会,或者别的。
林溪应付得挺自如,眼神没什么波澜,偶尔抬抬手,腕表在灯底下闪了一下。
她知道,有道目光老往她这边瞟,从会场一个不起眼的角落过来的。
是“向先生”那边的人?
八成是。
不久前,她让李明那边动了点手脚,冲着欧洲一个看着不显眼的能源配件供应商去的。
那条线后面,模模糊糊有“向先生”的影子。
溪流资本投了笔钱,看着跟正常的市场竞争没两样,抢了对方一个挺关键的长单。
手法干净,理由也站得住脚,谁也说不出什么。
效果倒是不错,像往静水里扔了个小石子儿。
没过几天,李明就收到封加密邮件。
写的都是些不咸不淡的商务内容,像发错了似的,但那个数字签名,指向了跟徽章有关的那个海外基金会。
“他们有反应了。”
林溪当时看着邮件,指尖在桌上轻轻敲着。
这是试探,也是敲打。
一个人硬扛,她没这么想过。
对付顾景琛那种,她自己就行。
可这个“向先生”,不是一个量级的。
她开始挑着接触一些人。
有的是上次峰会上认识的,眼神里也带着股劲儿;有的是李明查出来的,可能也被那只手压过的家族或者公司。
见面的地方都选得不扎眼,说话也是点到为止。
林溪不会把底牌都亮出来,只在合适的时候,漏点不打紧、但能让对方心里琢磨一下的信息。
比如,哪个行业被打压得有点怪,哪个资本的手法看着眼熟。
信任得慢慢来。
有时候一个眼神,一次停顿的默契,比说一堆话管用。
一个关系不紧密,但目标可能差不多的圈子,正在一点点成形。
替身的日子,后来的忍耐和报复,再到发现真相,面对更大的麻烦… 这一路走过来,林溪感觉自己跟以前不一样了。
钱和权是结果,但真正让她站住脚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