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林夏,是一名民俗杂志编辑。
每天,我坐在堆满资料的办公桌前,对着电脑屏幕,将那些古老的民俗故事,变成铅字。
生活平静得像一潭死水,直到那天,我收到了一张神秘的汇款单。
汇款单上的金额不大,只有五百元。
汇款人的名字是个陌生的字眼,地址模糊不清。
我满心疑惑,反复查看汇款单,试图从中找到一丝线索。
我不记得自己有任何一笔未结清的款项,也想不出会有谁匿名给我汇款。
下班后,我带着汇款单,径直去了银行。
银行的工作人员查询后,无奈地告诉我,汇款人是用现金汇款,且信息填写得极为简略,无法查到更多线索。
我失望地离开银行,心里的疑惑愈发浓重。
回到家,我翻箱倒柜,希望能找到一些与这张汇款单有关的东西。
在整理母亲遗物时,一本泛黄的日记本,映入我的眼帘。
我轻轻翻开日记本,母亲娟秀的字迹,出现在眼前。
母亲的日记里,记载着一些琐碎的生活片段,还有一些我从未听过的人和事。
在其中一页,我看到了一个熟悉的地名——慈安堂。
这个名字,我似乎在哪里听过。
突然,我想起姨母沈秋萍的翡翠银杏叶耳环,上面刻着“慈安堂”字样。
难道这之间有什么关联?
母亲的日记里,还提到了1987年的一场火灾。
那场火灾,发生在一个夜晚,烧毁了一座建筑,也改变了许多人的命运。
母亲在日记里描述了火灾的惨烈,还有她在火灾中的经历。
但奇怪的是,有些内容,被刻意涂抹掉了,只剩下一些模糊的痕迹。
我试图辨认那些被涂抹的字迹,却一无所获。
就在这时,门铃突然响了起来。
我放下日记本,起身去开门。
门外站着的,是姨母沈秋萍。
沈秋萍看到我手中的日记本,脸色微微一变。
“小夏,你怎么在看这个?”
沈秋萍的语气,带着一丝紧张。
我把汇款单和日记本的事情,一五一十地告诉了她。
沈秋萍听完,沉默了片刻,然后说:“小夏,有些事情,你还是不知道的好。”
我不甘心,追问她到底是怎么回事。
沈秋萍叹了口气,说:“这一切,都和当年的火灾有关。”
接着,沈秋萍给我讲了一个我从未听过的故事。
原来,母亲曾是一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