称号发挥到了极致。
“姜梨,你这个方案的情感曲线太平了,不够‘峰回路转’,无法触动用户内心最柔软的地方。”
“这个目标用户的画像不够精准,你忽略了对‘熬夜脱发群体’的深度共情,他们的痛点在哪里?
焦虑是什么?”
“这个画面的色彩饱和度太高,显得廉价,我们需要的是高级感,懂吗?
高级感!”
他坐在会议室主位,手指敲着桌面,语气平静,眼神却锐利得能穿透我的PPT,直击我脆弱的灵魂。
每一次开会,我都像是在上刑场。
更要命的是,他并非完全无理取闹。
他提出的很多意见,仔细想想,确实切中要害,直指方案的不足之处。
只是他表达的方式,极其不近人情,带着一种居高临下的挑剔,仿佛我交上去的不是方案,而是一堆垃圾。
我被迫开启了疯狂改稿模式。
白天在公司被他“鞭策”,晚上回家继续熬夜。
我的内心弹幕疯狂滚动:“这是在公报私仇吧?
绝对是!
不就是春节租了你七天,还给你穿了精神小伙套装吗?
至于这么往死里整我吗?!”
然而,就在这高压之下,一些奇怪的事情开始发生。
有一次加班到深夜,胃病老毛病犯了,疼得我直冒冷汗。
第二天早上到公司,发现办公桌上放着一盒我常吃的胃药和一杯温水,没有署名,问了一圈同事都说不知道是谁放的。
还有一次开长会,低血糖犯了,头晕眼花。
正当我准备强撑着去茶水间找点吃的,手边却悄悄滑过来一颗糖,是我最喜欢吃的那个牌子。
我抬头环顾四周,大家都表情如常,只有顾皓远,坐在我对面,正专注地看着投影屏幕,仿佛什么都没发生。
上周五下大雨,我没带伞,淋了个落汤鸡。
结果这周一,我的办公桌抽屉里,莫名其妙多了一包红糖姜茶。
这些突如其来的“关怀”,都做得极其隐蔽,不留痕迹,像是一系列的巧合。
但我不是傻子。
胃药、糖果、姜茶……都精准地踩在了我的需求点上。
这让我更加疑神疑鬼。
是他吗?
如果是他,他为什么要这么做?
一边像魔鬼一样折磨我,一边又偷偷给我塞糖?
打一巴掌给个甜枣?
还是……精神控制?
我感觉自己快要精神分裂了。
与此同时,办公室的流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