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界面。
飞船启动的瞬间,秦明只觉身体微微一震,随后便被一种奇妙的失重感包围。
飞船以惊人的速度穿梭在星系之间,却几乎没有颠簸。
智能机器人“艾尔”站在他身旁,用温和的机械音讲解着飞行原理:“我们正在利用星系间的引力波通道,这能大大缩短星际旅行的时间。”
透过舷窗,秦明看到了一幕幕震撼的景象:巨大的气体行星拖着长长的尾巴,如同宇宙中的孔雀;由无数小行星组成的环带在某颗恒星的照耀下闪着金光;还有那神秘的黑洞,周围时空都因它而扭曲。
九、文明交流大会数日后,飞船抵达目的地——一座巨大的空间站。
空间站外形呈螺旋状,如同一个巨大的银河系模型,缓缓旋转着。
秦明走出飞船,立刻被眼前的景象所吸引。
空间站内,各种奇形怪状的外星生物来来往往。
有的长着透明的皮肤,能看到体内流动的蓝色血液;有的身体呈现出半透明的水晶状,在光线下折射出五彩斑斓的光芒;还有的拥有多个手臂,灵活地操作着手中的物品。
尽管形态各异,但他们的眼神中都透露出对知识和交流的渴望。
秦明在艾尔的引领下,来到大会主会场。
这是一片巨大的开阔空间,中央悬浮着一个全息投影平台。
随着他走上平台,系统自动将他的形象翻译成各种外星语言的全息影像,以便在场的所有人都能理解。
他从衣柜后的时光胶囊说起,讲述了它如何成为穿梭时空的信使,如何在不同文明间播撒希望的火种。
他还展示了那些被巧妙伪装成古代文物的纳米芯片,以及它们如何在历史的长河中悄悄推动着文明的进步。
台下的听众们被深深吸引,不时发出惊叹之声。
一位外形如同液态金属的外星学者激动地问道:“你们是如何让这些微小的芯片与不同文明的技术体系完美融合的?”
秦明微笑着回答:“关键在于尊重每个文明的独特性。
我们不是强行植入技术,而是将知识碎片化,以最合适的方式嵌入他们的文化和发展轨迹中。”
十、星际合作的曙光大会结束后,秦明收到了来自不同星系的多个合作邀请。
有的希望与地球共享新能源技术,有的则对时光胶囊的传播方式颇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