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打量起周围的环境,又想起我刚才说的牛杂店,兴致勃勃地问东问西。
“不过说真的,你小子可以啊,这都能让你闯出条路来。”
他第二天还真抽空来了我的小店,正是饭点,门口排着队,店里热气腾腾。
他挤进去,要了一大碗牛杂,吃得赞不绝口:“耗子,你这手艺绝了!
怪不得生意这么好!”
吃完,他抹了抹嘴,把我拉到门外僻静处,摸着下巴,眼里闪着不同于平常玩闹的精光:“耗子,有没有想过把这店搞大点?
就你这味道,这人气,守着这小门面太屈才了!
开连锁啊!
绝对能火遍全城!
钱的事儿你别发愁,哥们我刚回来,手里正好有笔闲钱,我投你!”
我看着他,心脏不争气地加速跳动起来。
他不是在开玩笑,眼神很认真。
那股被现实压抑许久的、叫做“野心”的东西,似乎被他这话重新点燃了。
时间一晃就是两年。
有了李聪的资金注入和他在商科里学到的那些门道加持,我的“黄氏牛杂”像滚雪球一样发展起来。
从城南到城北,再到邻近的几个城市,挂着“黄氏牛杂”烫金招牌的分店一家接一家地开业,成了不少地方小吃街的固定风景线。
我不再是那个在街角支摊、看城管脸色的狼狈小贩,也不再是那个穿着骑手服、被前同事嘲笑的外卖员。
银行账户里的数字,早已滚动到了我两年前不敢想象的位数。
牛杂连锁的生意稳定后,李聪又拉着我,开始涉足一些其他的投资领域,餐饮、科技、新消费……我的生活轨迹,彻底偏离了最初的设想,进入了另一个全然不同的层面。
生活似乎终于走上了坦途,甚至可以说是快车道。
直到在一个规格颇高的行业投资交流酒会上,一个穿着剪裁得体的灰色西装套裙的身影,端着高脚杯,径直朝我走来。
脸上挂着恰到好处的、带着点探寻意味的微笑。
是刘文,我前公司的老板。
那个曾经在会议室里,用冰冷眼神宣判我“不行就走人”的女人。
“黄总,久仰大名,幸会。”
她主动伸出手,姿态放得很平,丝毫不见昔日老板的架子,“听说黄总最近在关注新的投资方向?
我们公司目前正在进行B轮融资,不知道黄总有没有兴趣了解下……”她的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