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主角分别是张邺南韶仪的现代都市小说《烽烟四起:逐鹿天下张邺南韶仪结局+番外小说》,由网络作家“常太禹01”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以少胜多的战争不在少数,有项羽的破釜沉舟,有曹操的官渡之战火烧粮仓,也有刘备的火烧赤壁,这些都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历史。然而,仔细想来,这些战例似乎都无法直接套用在当前的局面上。但以少胜多的关键在于出奇制胜,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如何出奇制胜?张邺的脑海中不断思索着。一种是善用时机,天时地利人和,火烧赤壁正是借用了湖面曹军连船的地利,又有东风的时机,这才借了一把大火实现以少胜多。一种是给自己人打底气、下决心,项羽的破釜沉舟就是断了自己一方的退路,唯有战胜可活,江东子弟方能殊死而战,攻必克,战必胜。第三种是让敌方失去底气,或者产生恐惧,官渡之战火烧粮仓,曹操奇袭袁邵军的粮仓,继而让袁军没了底气,从而击溃了袁军主力。三国演义里诸葛亮的空城计正...
《烽烟四起:逐鹿天下张邺南韶仪结局+番外小说》精彩片段
以少胜多的战争不在少数,有项羽的破釜沉舟,有曹操的官渡之战火烧粮仓,也有刘备的火烧赤壁,这些都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历史。
然而,仔细想来,这些战例似乎都无法直接套用在当前的局面上。但以少胜多的关键在于出奇制胜,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
如何出奇制胜?张邺的脑海中不断思索着。
一种是善用时机,天时地利人和,火烧赤壁正是借用了湖面曹军连船的地利,又有东风的时机,这才借了一把大火实现以少胜多。
一种是给自己人打底气、下决心,项羽的破釜沉舟就是断了自己一方的退路,唯有战胜可活,江东子弟方能殊死而战,攻必克,战必胜。
第三种是让敌方失去底气,或者产生恐惧,官渡之战火烧粮仓,曹操奇袭袁邵军的粮仓,继而让袁军没了底气,从而击溃了袁军主力。
三国演义里诸葛亮的空城计正是让对方产生恐惧,从而司马懿退兵。
恐惧?对,正是恐惧。
张邺思绪万千变化下,终于灵光一闪,他兴奋地说道:“或许我有一计,不知可行?”
南昭仪、左亮玉听后,眼中都闪过一丝惊喜,都大为赞同。
随后,后面两队也来此集合。粗略算下,少了第一队的人数,现在整个队伍也才二百八十多人。
受三位将军的命令,众人开始砍伐草木制作火把,或者编制草人。
众人忙碌之中,偶有人偷偷瞥向张邺,眼中闪烁着怀疑与不解。
“这能行吗?咱这几百人,去挑衅好几千人的队伍?”
小兵陈六子一边编制着草人,一边忍不住小声嘀咕道,他的声音虽轻,却如同石子投入平静湖面,泛起了涟漪。
众人本来就是溃败下来的散兵游勇,好不容易九死一生,如今又要与莫军作战,而且还是以他们区区几百人去碰人家莫军四五千。
是个人都明白,跟送死没什么分别。
但既然决定要去送死了,却又因为副大队长一句话。好家伙,大伙儿还得去编制草人。
说是一个时辰内必须完成,难道副大队长会大变活人,将草人变成真人?
人群中少不了发牢骚的,陈六子就是其中一位。
队长张安也停下了手中的斧头,直起身来,目光深邃地看向张邺:“张将军,你这计划听起来很大胆,但实际操作起来风险极大。我们真的能利用这些火把和草人吓退莫军吗?”
作为小队长,张安是知道整个计划的,虽然嘴上质疑,但内心里却无比希望一切顺利。
毕竟,此战避无可避,若此计划可行,能保住不少兄弟们的性命。
张邺其实也有些不确定,但既然话已至此,也要咬牙肯定地道:“我知道这个计划很冒险,但有时候,战争就是这么回事。
不是看谁人多,而是看谁能出其不意,攻其不备。
诸葛亮空城计,曹操官渡奇袭,哪个不是出奇制胜的法子?我们也是这样,与其坐以待毙,不如主动出击。”
张安一脸茫然地重复着张邺的话,眉头紧锁,仿佛这些词汇对他而言极为陌生。
就连左亮玉也一脸好奇地围了过来,似乎对这些新奇的词汇充满好奇。
张邺见状,心中暗自一笑,意识到自己提及的历史典故在这个时空并未发生。
于是他迅速调整策略,用更通俗易懂的方式来解释:“嗯,这么说吧,张安,你有没有听过‘虚张声势’这句话?”
张安点了点头,表示理解。
“好,意思就是说,有时候自己没有这样的实力,却可以吓唬对方。我们已经没有退路了,反正一战,何不先吓唬一下对方,或许有转机。”
张安恍然大悟,眼中开始闪烁着光芒:“哦,我懂了,将军是说,我们也有可能唬住对方,也许能创造属于我们的奇迹,对吧?”
“不错,正所谓‘不战而屈人之兵’”张邺应道,顺便又拽出了一句耳熟能详的兵法。
二人的对话自然被周围的人听到,他们原本对张邺的计划还半信半疑,但当副大队长张邺拽出“不战而屈人之兵”这句话时,仿佛有一种奇妙的心理作用,大家反而信心倍增。
这个世界的人,对于兵法之道,奉若神明,普通人一辈子也接触不到。
人人都认为会兵法的人,都是天降谪仙,或者是受过仙人点化。
“不战而屈人之兵”明显是一句兵法之语,众人反而更加信服。
左亮玉的眼中闪烁着敬仰的光芒,仿佛看到了传说中的仙人降临世间,他不禁向前迈了一步,想要近距离感受这份非凡的气质。
“张邺兄弟,我先前竟不知你还有如此渊博的学识,原来是兵法之道,莫非是哪位隐世高人传授于你?”左亮玉的声音中带着一丝难以掩饰的激动和好奇。
张邺微微一笑,有些不好意,摆手谦逊道:“哪里,不过是略读几本古书,不足挂齿。当前大敌当前,兵法虽好,关键还是要靠大家同心协力,方能奏效。”
这番话,更是让在场的士兵们心中涌起一股暖流,对张邺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他们相信,这样一位深谙兵法、谦逊有礼的副大队长,他给出的计划绝不会错,因为这是兵法。他们在执行兵法,他们也是这兵法中的执行者,也能跟着创造奇迹。
此时,南韶仪也在不远处静静地注视着这一切,她的目光深邃而明亮,心中对张邺的兴趣更加浓厚。
“嘿,听张将军这么一说,我感觉这心里面踏实多了!”小兵陈六子一边编制着草人,一边咧开嘴笑道,“说不定咱们真能像他说的那样,不费吹灰之力就把莫军给吓跑呢!
“是啊,既然是兵法之道,那咱们就跟着干!大不了就是个死字,死了也落个英勇!”另一名士兵也附和道,手中的斧头砍伐草木的动作更加有力了。
“张邺非同一般,他这计划或许真能出奇制胜,或许真能扭转乾坤。”南韶仪决定,待战斗结束,定要与张邺深入交谈,探寻其背后更多的故事与智慧。
战争之事,稍纵即逝,抓住战机尤为关键。
关门守将马岱正是抓住了时机,立刻与外军合击郑平这一方伪军。
真是杀得痛快,杀得酣畅淋漓!
作为守城之将,平生难得有此机会。这真是送来的功劳,马岱一军一连追杀了数十里,方才堪堪止步,班师回城。
郑平带领着莫军,一路狂奔,心中充满了恐惧和绝望。
他没想到,自己竟然会被自己的同胞如此轻易地击败。他更没想到,自己竟然会落到如此狼狈的境地。
郑平的心中充满了悔恨,他后悔自己当初的选择,后悔自己背叛了荆国,后悔自己投靠了莫国。
他明白,自己现在的处境,完全是自己一手造成的。
郑平带领着莫军,一路逃亡,他们不敢停留,不敢回头。他们知道,如果他们停下来,就会被追兵追上,就会被杀死。
他们一路逃亡,一直逃到了莫国的主力附近。在那里,他们终于得到了莫国的接应。
郑平松了一口气,他知道,他们终于安全了。
而关门城墙上的士兵们,则欢呼雀跃,庆祝着他们的胜利。
南昭仪、左亮玉和张邺等人,也松了一口气。他们知道,他们终于成功地阻止了莫军的计划。他们不仅拯救了关门,也拯救了大伙的命。
关键是以少胜多,这是何等的喜悦!
后半夜,寒风瑟瑟。
马岱一军返还关门,押解一千俘虏,并确认无疑正是莫军。
此时,南昭仪、左亮玉、张邺等一行也聚集关门城下,一番点数,竟然不足二百人,属实让人心中不是滋味。
南昭仪的眉头紧锁,她看着身边疲惫不堪的士兵们,心中充满了愧疚和痛苦,但好歹他们终于安全了。
看其一身盔甲,身上又有帅将标志,马岱不敢怠慢。他走上前来,对一身铠甲的南昭仪说道:“这位将军,恕末将愚钝,不知您是哪位将军?”
南昭仪态度温和,说道:“马岱将军客气了,在下是南家大小姐,如今哥哥南靖生死不明,小女只得替家兄带兵”。
马岱闻听不由大惊,他此刻才看清眼前的这位年轻将军,一身铠甲里面露出一张清秀的脸。
赞道:“真是巾帼不让须眉,好一个英姿飒爽的南家大小姐。说起来,末将曾经也是南家的家臣,将军莫非是南韶仪小姐”。
“正是!”
南韶仪不由心生亲切,原来这位关门守将马岱也是出自她南家。
“这两位是?”马岱见两个年轻兵卒立在南韶仪身后,知道身份不一般,因而问道。
南韶仪为其介绍道:“他们是我的左右副将,分别是左亮玉、张邺”
“两位将军威武不凡,幸会幸会!”
左亮玉、张邺立刻客气还礼。
没想到一场仗后,左亮玉和张邺立刻成为了南家大小姐的左右副将。
左亮玉喜形于色,似乎已经知道自己仕途有望了。
张邺到无甚想法,满脑子是入城。
入了城就再也不出去了,管他战不战争的。活下来了,就不想再去找死。
众人便被马岱邀入城中,一番安顿坐下。
马岱问道:“如今已胜,南将军何不将全军退入城内?末将担心城外驻军,万一莫军杀至,会有损失”。
马岱如此提议,一是考虑安全问题,二是如果南韶仪的五千兵马入城,那么关门更加如虎添翼。
毕竟,荆莫之战,荆国战败,早有耳闻,不日莫军必然挥军西来。关门作为荆国门户,自然首当其冲。
闻听此,左亮玉、张邺等人表情多有不自然,南韶仪忍俊不禁地道:“诚蒙马将军担心,我等早已经全军入城”。
马岱不置可否,眼下才区区百十号人,问道:“那城外五千人不是仍还在外”。
“哈哈哈”左亮玉终于忍不住笑出了声,张邺及两位队长也笑了出来。
南韶仪抿嘴一笑道:“好叫马将军知道,那城外的五千人都是我等编制的草人和火把”。
“什么?”
马岱瞪大了眼睛,满脸的震惊和不可思议。
他看着南昭仪、左亮玉和张邺等人,无法相信他们竟然用草人和火把伪装成了五千人的军队。
南昭仪微微一笑,解释道:“马岱将军,这是我们为了迷惑敌人而想出的计策。
我们故意在城外布置了草人和火把,让敌人以为我们还有五千人的军队。这样一来,敌人就会有所顾忌,不敢轻易进攻。”
左亮玉也笑着说道:“马岱将军,你没想到吧?我们这一招,可是让莫军吃了大亏。此计,正是出自我张邺兄弟。”
马岱愣住了,他没想到南昭仪、左亮玉和张邺等人竟然如此聪明,如此有胆识。
那么之前,自己出城痛击郑平一军,纯属巧幸。要是当时郑平意识到中计,突然反击他们,岂不是要交代在那里。
想想就后怕!
但换念一想,那郑平要是知道了真相,不得气死。
他心中充满了敬意和佩服。尤其对那个年轻人张邺。不免另眼相待。
南昭仪看着马岱,继续说道:“马岱将军,我们知道,这场战争还远远没有结束。莫军一定会再次进攻,我们必须要做好充分的准备。接下来,我们会和你一起,保卫关门,等待援军。”
马岱点了点头,他心中明白,南昭仪说得对。
南韶仪面色凝重地问道:“马岱将军,如今关门的守军有多少人?”
“虽说有两万,但可战之兵不足一万!”
马岱一脸苦涩地说道:“这其中还包含了部分败逃回来的将士”。
南韶仪急着问道:“对了,君上可有派来援军?”
自古行军作战,会提前做好准备,一旦前线第一路军战败,便会启动第二路大军前去增援。
“君上当然有派援军,信报传来,说是由明景阳老将军亲率大军增援,十万大军已经在路上”
“何时抵达?”
“据传大军已至南町郡,或许五到六日便可抵达”
南韶仪闻听,脸色有所缓和。这明景阳老将军是荆国明家之主,在朝官拜上将军,实打实的武将。
在左亮玉的一套安排下,张邺提出的这些概念被完美地落为实际的布置。
众人分为四队,各自队长负责,并由刺侯探路,第一队和第四队皆是年轻力壮的精锐,分做前路和尾部。
南昭仪、左亮玉和张邺三人与第二队同进,虽然多是老弱病残,但尚可一战。第三队负责重伤之兵,也为担架之队。
分批次前进,四队各自相距二十里,战可以互相支援,退可以快速断开追击避免全军覆没。
前队每行进二十里,便传信后队,如此反复。
行至半日路程,按照约定,南、左和张三人所在的第二队临时驻扎,等待第一队的传信。
可是,等了数个时辰,仍不见有第一队的传信,后方第三队和第四队已经多次派信兵询问。
事出反常必有妖!
南昭仪、左亮玉、张邺三人与第二队队长张安一番合计,决定由张安亲自带领数人,前去查明情况。
这张安是位老兵,军旅之事较为老练。他带领数人潜行了二十多里,便见到不少的尸体,仔细观察正是第一队的人。
“张大哥,一队的兄弟们没有活口”一个士兵查点人数,确认后汇报道。
几人面露惊慌,感觉他们已经快被莫国的追兵盯上了,不然第一队的人不会这么死掉。
“张大哥,我们快撤走,通知南将军吧”小兵陈六子面露惧色,神情慌张,非常想快速地离开这里了。
其他几人也不淡定,眼睛四处警惕,总感觉他们也陷入了莫军的包围中。
“不急!”张安此却异常冷静,道:“这里有问题”
他环顾四周,可以确定第一队是突然撞到敌方,避无可避的仓促迎战。他奇怪道:“为什么第一队兄弟们的衣服被扒走了?”
几个手下也疑惑了起来,起初的恐惧让他们乱了方寸,才意识到死了的兄弟们都没有了衣物,尤其那拥有荆国标志的甲胄。
带着疑问,张安几人倍加小心,又向前潜进十多里。
只见前方有乌泱泱一大片荆国兵卒,少说也有四五千人,步履平稳,向着关门方向行进。
“张大哥,是我们的主力军”
一个手下兴奋地就要站起来,作势要追上他们。
张安一把按住他,扑下身子,道:“小心不要暴漏,他们不是我们荆军,应该是莫军”。
几人闻听心中震惊,这时他们才辨认,前方的军队虽然穿着荆军的甲胄,但队伍整齐,一点儿也不想打了败仗的荆军样子。
“妈的,是第一队小刘子的衣服”
便有人认出第一队的甲胄被穿到了前面这一伙的莫军身上,那小刘子军服上有母亲手绣的苹果花样,意寓平安归来之意。
几经确认,张安他们肯定前方的莫军身份,更看清了带队的将军正是郑平。
张安是老兵,识得这位郑平将军。郑平是荆国高阶将领,一直来的是南靖将军的左膀右臂。
此次若是直接碰见郑平将军,他们八成也会傻傻地冲过去相认。但现在,张安基本确定郑平将军已经投敌,就是不知道他们仍然假扮莫军何意?
但军人的直觉告诉他,关门危险。
几人不敢停留,立刻悄无声息地回返。
张安等人回到第二队驻扎地时,南昭仪、左亮玉和张邺正焦急地等待着他们的消息。
张安的神情严肃,他迅速地将所见到的一切详细地报告给了三位将军。
“郑平将军投敌了?”南昭仪的眉头紧锁,她无法相信这个事实。郑平一直是她哥哥南靖的得力助手,为何会突然背叛?
此前,她哥哥南靖带人突围,郑平也在左右,哥哥南靖是生是死?
“看来莫军是打算利用郑平的身份,假扮荆军混入关门。”左亮玉微微皱眉,沉思片刻后,语气中透着一丝凝重,缓缓说道。
张邺的脸色顿时变得极为难看,犹如乌云密布一般。他心里清楚,这意味着什么样的后果。
想活命,难道就这么难吗?他暗自在心中悲叹。
如果莫军真的成功混入关门,那整个荆国的防线就如同被洪水冲垮的大坝,将瞬间崩溃。而他们这些人,也必然陷入绝境,没有了生路,更无法返回莫国。
“我们必须立刻通知关门守军,同时也要小心,以免被莫军发现。”南昭仪的目光中透露出坚定,迅速作出了决定。
左亮玉轻轻叹了口气,沉吟了好一会儿,才缓缓说道:“此时怕是晚了,我们在郑平一军后面,一来无法绕过他们给关门报信,二来从时间上来看,他们不出一个时辰便会抵达关门”。
张邺看了日头,大概四五点的样子,这个世界如同古代,他没有这么强的时间观念,但左亮玉所言八成不假。
南昭仪的眉头紧锁,她明白左亮玉的担忧是正确的。他们现在的位置确实难以绕过郑平的军队及时通知关门守军,而且时间紧迫,莫军很快就会抵达关门。
“那么,我们只能采取其他措施了。”南昭仪微微咬了咬嘴唇,沉思片刻后说道,“我们必须想办法阻止莫军,同时寻找机会通知关门守军。”
张邺点了点头,他明白南昭仪的意思。他们需要找到一个方法,既能拖延莫军的前进,又能不被发现。
“我有一个计划。”左亮玉突然说道,“我们可以利用夜色作为掩护,悄悄接近莫军,然后发动突袭。”
南昭仪看着左亮玉,他们知道这个计划很危险,但如果成功,他们与莫军的战斗或许会引起关门内荆军的注意。
张邺却有所犹豫,毕竟以少击多,这是送死的节奏。
让他们三百不到的人数去攻打四五千的莫军,那真是以卵击石,此去有死无生。
他可不会这么想不开!
心中还不停地念叨兵油子左亮玉八辈祖宗,咋会突然这么积极主动作战。
南昭仪见张邺神情犹豫,不由关切地问道:“张邺,你有何看法?”
左亮玉此时也在静静地等待着张邺的回答。在他看来,为今之计,似乎也只有这一个方法可行了。
不过,他知道张邺总能提出一些新奇独特的点子,所以心中还是抱有几分期待的。
张邺苦思冥想,在他的前世,了解不少历史。
魏无忌心中一凉,他不清楚眼前这个几人都是什么人,但他知道今天恐怕是在劫难逃了。
但求生的本能让他试图做最后的挣扎:“不要杀我!我有钱!我可以给你们很多钱!”
“闭嘴!”左亮玉上前,一脚踢在魏无忌的腿上,将他踹倒在地。然后迅速拿出绳索,将魏无忌活绑起来。
魏无忌挣扎着,哭喊着:“不!不要啊!饶了我吧!”但他的声音很快就被营地内的喧嚣声淹没。
整个过程干净利落,没有丝毫拖泥带水。
张邺等人迅速撤离现场,只留下那花容失色的女子小荷一人在营帐内独自挣扎,哭泣不止。
此时,粮草已着火,莫军营地内顿时陷入混乱。
“走水了!”
“快来救火!”
“打水,快打水!”
士兵们四处奔逃,试图扑灭大火。
张邺等人趁机混入人群,佯装救火,逐步撤离,待逃到寨门时方被发现。
一行人一边强行攻出,一边亮出被俘的二皇子殿下魏无忌,使对方投鼠忌器。
守营寨门的将领一时不敢组织人射箭,以免误伤殿下,只得一边派人上报元帅,一边紧跟不放。
这也给张邺等创造了机会,他们一路狂奔。
而派去的士兵一时还找不到主帅,因为此时的莫军主帅季行现下在组织人抢救粮草,已经无暇他顾。
如此,竟被张邺等人逃了出去。
损失二三百人,张邺一行与南韶仪的接应部队会合,迅速向关门城方向撤退。
天亮时分,莫军终于控制住了火势,但粮草几乎尽损,抢救来的粮草勉强够全军吃上三顿。
气得莫军元帅季行火冒三丈,想起那引祸之人正是荆军降将郑平,恨不得立刻杀了他。
奈何为了大局着想,总得忍下了。
然而,二殿下营帐里的女侍小荷又给他增添了心中担忧。
果不其然,二殿下被人掳走。
真是祸事啊!
莫军顿时方阵大乱,季行更是不知所措。对于荆军更是投鼠忌器,不得不暂时撤退。
关门城的危机,就此缓解。
至于二殿下对于莫国有多重要,有不可而知了。
张邺等人的英勇行为,在关门城内传为佳话。
张邺也没想到,他们如此拙劣的伪装,莫军从上往下竟然没有一个人怀疑。
更没有想到,对方对于粮草的存放如此简单粗暴,放在后方压根没什么防守。
简直就像摆在餐桌上的菜,就等阁下拿筷子吃吧。
真是得来不费工夫!
“放开我,我乃莫国二殿下,你们如此对待我,他日我莫国铁蹄必踏碎尔等头颅”
莫国二殿下魏无忌衣衫不整,被张邺等人绑得如同粽子,被随便丢在马圈。
马粪的味道扑鼻而来,虱子跳蚤也是清晰可见。
魏无忌何时受过如此待遇,尤其身上紧实的绷带勒得肉疼。
自入了荆国关门城内,便被无情地丢在这马粪堆一夜。终于见到有人来提他,忍不住破口大骂,全然没有性命的担忧。
提他的士卒哪里会对他客气,上去打他数个耳光,这才让他老实下来。
在几个士卒的连劈带打下,魏无忌被人拉着地面拖进了关门守将官邸。
一路上,地板上的砂石磨得他皮肤生疼,心中的怒火却越烧越旺。
他堂堂莫国二殿下,何时受过此等羞辱?他的目光如同两把利刃,狠狠地盯着那些士卒,仿佛要在他们身上剜出两个窟窿来。
官邸内,荆国守将马岱高坐于上,目光如鹰隼般锐利,盯着被拖进来的魏无忌。
南韶仪、左亮玉和张邺等人均在场,只是暂未插嘴。
马岱挥了挥手,示意士卒退下,然后缓缓开口:“魏无忌,你莫国的铁蹄再强大,如今你不也败在了我们荆国手上?”
魏无忌闻言,心中的怒火更甚,他咬紧牙关,声音从齿缝中挤出:“马岱,你敢侮辱我莫国,他日我必让你付出代价!”
马岱冷笑一声,不以为意:“魏无忌,在这荆国,你不过是一个阶下囚,你的命运,掌握在我们手中。”
魏无忌环顾四周,自然认出左亮玉和张邺。正是此二鼠辈带人闯入自己的营帐,杀了他的爱婢,将他俘虏在此。
魏无忌的目光在左亮玉和张邺身上停留,眼中闪过一丝凌厉的寒光。心中泛起仇恨,如同熊熊燃烧的火焰,在他心中翻腾。
“你,还有你,你们两个鼠辈,用如此卑鄙的手段对付我,难道就不怕天下人耻笑?”魏无忌的声音低沉而有力,尽管身为阶下囚,他的气势却丝毫不减。
“什么你啊你?记住了,本大爷乃左亮玉,你那个大爷叫张邺”
左亮玉冷笑一声,回应道:“魏无忌,成王败寇,这是自古以来的规矩。你不过是一个俘虏,还有什么资格在这里叫嚣?”
张邺则是一脸嘲讽地看着魏无忌,说道:“二殿下,你怕是还没有弄清楚状况,只会让你在这里受更多的苦。我劝你还是识时务一些,免得自讨苦吃。”
魏无忌闻言,心中的怒火更甚,但他也知道,此刻的自己无力反抗。
他冷冷地盯着马岱,说道:“马岱,你今日的所作所为,我魏无忌记住了。他日若有机会,我定会让你后悔今日的选择。”
马岱看着魏无忌,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情绪。他挥了挥手,示意士卒将魏无忌带下去。
他知道,魏无忌并非普通的俘虏,他的身份和背景,注定了他们不可能在这里处决他。
只得报请君上,或者将要抵达的第二路元帅明老将军,由他们定夺。
五日之后,天际刚刚露出一抹鱼肚白,荆国的边关便迎来了一支浩荡大军。
明景阳老将军率领的十万大军,如同一片钢铁森林,缓缓推进,旗帜鲜明,甲胄鲜明,士气高昂。
他们的到来,无疑为关门注入了一股强大的力量。
南昭仪、马岱、左亮玉、张邺等一众将领,早已在城外等候。
他们看着这支威武之师,心中涌起一股莫名的激动。
明家也是荆国的三大家族之一,拥有家兵七万,再加上君上调配的三万,确实可以达到十万之众。
张邺仔细聆听,他不清楚这明景阳老将军何许人也,但听到会有十万援军,也暗舒一口气。
这时左亮玉问出了关键的问题:“马将军,不知如今城内粮草与军备如何?”
南昭仪、张邺等人不由想到此问题的关键,援军未到之前,关门能否守住,关键不仅在于兵员数量,还在于粮草与军备。
马岱苦涩地道:“实不相瞒,城中粮草原本刚刚够坚持个五六天,但今日俘虏莫军千人,怕是撑不到四天”。
南昭仪提醒道:“那还不尽快派人向后方征集粮草?”
“派过数次,早已经无粮可征。尤其我军兵败的消息传来,边境的百姓大多为了躲避战乱,往内迁移”
马岱额头皱纹明显,他继续道:“如今关门城内百姓几乎走绝,城内只有我等边军苦守。”
他并没有细说,有许多百姓是被他主动驱离的。
左亮玉弱声嘀咕道:“何不杀降?”
声音虽小,但众人都听得清楚,也是每个人心中唯一可以想到的方法。
但都不会主动提出,就连左亮玉也只敢小声嘀咕。毕竟,杀降是不仁之举,有悖天理。
然而,现实却是残酷的,面对粮草短缺,军心不稳,这或许是唯一的选择。
马岱沉默片刻,眼中闪过一丝决然,沉声道:“杀降之事,非吾所愿,但为了关门城内数万将士的性命,也为了我大荆的江山社稷,末将也只能背上这一骂名。”
南昭仪叹了口气,她知道马岱此举实属无奈,但也明白这是目前最好的办法。
左亮玉见众人都没有异议,心中也松了口气,他知道,这个决定虽然残酷,但却是必要的。
张邺却是不忍道:“此事不妥,仅仅为了口吃的而杀了他们,无端背上屠夫的骂名不值得”。
他想起上世的历史人物杀神白起,就有屠夫之名,被人诟病一辈子,连历史上也污名不减。
“张邺可有良策?”
南韶仪明媚一亮,期盼地看向张邺。左亮玉也是神情肃然,对于张邺总能想出奇思妙计,已经深感信服。
马岱也一脸希翼,而其他将领也不知何想,静等回音。
张邺沉思片刻,眼中闪过一丝智慧的光芒,他缓缓道:“与其坐以待毙,何不主动出击。我有一计,或许能解眼前之困。”
众人闻言,皆露出好奇之色,静待张邺继续。
“将这群俘虏押回内地,由沿途地方官府负责他们的吃食。这样就可以不用占用咱们关门城内的粮食了”。
马岱闻听,心中却有点不以为然。
难道这就是他口中所谓的一计?
看来还是年轻人,思虑不周啊。之前的草人计谋或许是瞎猫碰上死耗子了,真是好奇南家大小姐怎么如此相信他?
马岱沉吟道:“方法是可行,但即使有粮,我等怕也撑不到援军的到来”。
众人一致点头,确实有这样的担忧。凭他们区区一万战力,不足以抵住莫军二十万。
张邺娓娓道来:“郑平可以带领莫军假扮我荆军前来骗城,我们何不以彼之道,还施彼身。
我们也可派一队精兵,伪装成莫军,混入其后,趁机烧其粮草,扰乱其军心。
莫军粮草被焚,必然军心大乱,到时自然拖延对方数日。”
张邺能想到此计,也是受这群俘虏莫军的启发。
众人心中不停默念‘以彼之道,还施彼身’,语言惊若天人,新奇而富有哲理。
尤其听明白张邺的解释,不由齐呼“大善哉!”。
南昭仪闻言,眼中闪过一丝赞赏,点头道:“此计甚妙,马岱将军以为何?”
马岱心中自然不再轻视张邺,但他沉吟片刻,目光在张邺和左亮玉之间来回游移。
他心中明白,此计虽妙,却凶险异常。一旦被莫军识破,执行此计的将士们恐有性命之虞。
他身为荆国关门守将,自然不愿让自己的手下大将冒此风险。
“张将军的计策确实精妙,但......”
马岱语气一转,目光变得锐利起来,直视左亮玉和张邺,“执行此计,风险极大。我荆国士兵的性命,非同儿戏。二位将军若想实施此计,便需亲自前往,以示决心。”
左亮玉和张邺闻言,面色微变。他们自然明白马岱的意思,这是在逼迫他们亲自承担风险。
身为老兵油子,左亮玉眉头紧锁,沉声道:“马岱将军,我等只是微末小卒,难以服众”。
却决口不谈此计凶险,岂能轻易涉险之类的话。
作为新的兵油子,张邺更是连连摆手,附和老兵油子左亮玉的话。
他现在真后悔,恨不得抽自己两把子。多嘴卖弄的下场,就是坑自己。
张邺看着马岱,试图寻找转机:“马岱将军,我这计策考虑不周,咱们还是再考虑其他计策吧?”
但毫无悬念,此时马岱与南韶仪等都认为此计为最佳选择。
马岱却坚定地摇了摇头,说道:“此计甚佳,但请二位将军亲自前往,方能万无一失。”他的语气坚定,没有丝毫商量的余地。
南昭仪看着眼前的局面,心中暗自叹息。她知道马岱的顾虑,也明白左亮玉和张邺的犹豫。
但此刻的荆国,正面临着莫国的强大压力,他们需要一场胜利来稳定军心,来振奋民心。
“左将军,张将军,此战关乎荆国存亡,非同小可。若二位将军能亲自执行此计,成功烧毁莫军粮草,必能大大削弱莫军战斗力。到时,我荆国便有更大的胜算。”
南昭仪的声音柔和而坚定,还故意反复强调二人‘将军’的称号,她的话语中充满了对二人的捧杀之意。
“若此次偷袭成功,我代表南家亲自担保,关门之战,你二人为首功。我现在就提你二人为军团长,马岱将军以为何?”
军团长,可比什么虚职副将实在。可管一万兵马,是实实在在的将军级别。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