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吉凶,袅袅升腾的青烟,伴随着龟甲裂纹的呈现,仿佛在诉说着古老的神谕。
而西区,则是一片充满生机的新天地。
微子启引入了周先进的农耕技术,百姓们在他的带领下,干劲十足地开垦梯田,种下粟米的种子。
每到年终,他便会拿出青铜鼎,根据产量为辛勤劳作的百姓发放奖金,那鼎中闪耀的光芒,是对百姓付出的肯定,也是对未来丰收的期许。
为了平衡两派贵族,微子启可谓煞费苦心。
在议事厅中,他特意摆上两个青铜簋,左边那个,安静地装着龟甲,代表着商的传统;右边的,则盛满了粟米,象征着周的新风。
每次开会,气氛总是剑拔弩张,贵族们各执一词,争论不休。
而微子启则胸有成竹,定下规矩:谁先拍案,便先用谁的方案。
这看似简单的规则,却巧妙地化解了无数次激烈的矛盾,让双方都有了表达的机会,也让决策得以顺利进行。
要说微子启最得意的创举,那非 “甲骨文盲盒” 计划莫属。
他命人将宋国的律法,工工整整地刻在不同的龟甲之上,随后如同埋下宝藏一般,将这些龟甲随机分散到都城的各个角落。
百姓们在日常劳作、行走间,都有可能幸运地挖到。
一旦挖到,便能凭借龟甲兑换粮食或布匹。
这可不得了,整个商丘城瞬间沸腾起来,大街小巷都能看到人们低头寻找的身影。
有一次,一个朴实的老农,在田间劳作时,犁头不经意间翻出了一块刻着 “不得酗酒” 的龟甲。
这老农也是个直性子,当下就扛着犁,气势汹汹地跑去砸了酒肆的招牌。
这一闹,效果立竿见影,宋国的酗酒率如同坐了滑梯一般,直线下降了 60%。
周公旦听闻此事,特意前来视察。
走在商丘的街头,他看到百姓们围蹲在一起,兴奋地猜测着手中龟甲的内容,欢声笑语回荡在空气中。
周公旦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王叔这普法手段,可比我那《周礼》生动有趣多了,真乃奇思妙想!”
微子启笑着回应,手指向周公手中的《周易》竹简:“公旦啊,你瞧你这卦象排版,密密麻麻的,看着就让人眼晕。
再看看我们商的甲骨文,留白之处皆是天意啊。
这就好比这宋国的百姓,既要有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