塘关的土地终于泛起新绿。
殷氏蹲在田埂上,指尖划过幼苗上的露珠,荧蓝光点便顺着叶脉流转,在她掌心聚成小小的混天绫纹路——那是哪吒的魂魄碎片,正借着人间生气重塑形骸。
远处传来孩童的笑声,几个小丫头追着片焦黑莲瓣跑,莲瓣飘到哪里,哪里的禾苗就长得格外茁壮。
“夫人,祠堂的香炉……”王甲的声音带着敬畏,“炉灰里长出了十二株莲,每片叶子都映着三公子的模样。”
殷氏起身,看见自己绣在衣襟上的红绒花正在风中轻颤,丝线里混着的哪吒魂魄火,此刻竟与整座陈塘关的生机同频共振。
李靖独自坐在城楼废墟上,手中握着拼合完整的玉匣残片。
匣底除了“若其魂灭,陈塘永旱”,更下方还刻着行几乎被磨平的小字:“魂魄聚于三劫,雷池炼莲心”。
他忽然想起太乙真人临走时说的“雷池”,原是天庭关押逆神的刑具,却不想成了儿子魂魄重聚的熔炉。
“将军,南天门方向……”偏将指着天际,那里飘着几缕青莲业火,像哪吒留下的记号。
李靖站起身,玄甲下的锁仙箓灼痕突然发烫,他知道,这是儿子的魂魄在引动天罚——那些被他烧向天庭的骨幡怨气,此刻正逼着天帝做出抉择。
祠堂内,殷氏跪在香炉前。
十二株焦莲在青铜炉中静静绽放,每朵花蕊里都嵌着混天绫残鳞,鳞面上“逆命”二字被百姓的念力磨得发亮。
她取出珍藏的红绒花,将它放在莲心之间,花瓣触碰花蕊的瞬间,整座陈塘关的灯火突然齐明,光点顺着莲花脉络汇入天际。
“哪吒,你听见了吗?”
殷氏轻声说,“百姓们在唱你编的童谣,说红绒花是天罚烧不尽的火。”
炉中莲瓣忽然轻轻颤动,映出云端雷池的景象——千万道天雷劈在焦莲上,却被莲心处的红绒花虚影一一弹开。
太乙真人的云辇突然降至祠堂顶。
真人望着炉中莲花,叹道:“痴儿在雷池里,用百姓的念想做莲瓣,用天罚之雷当肥料。”
他指尖点向香炉,十二道金光飞出,在虚空拼出哪吒崩解前的最后场景:少年站在天罚之眼面前,将十二道骨幡残片刺入自己魂魄,每片残骨都刻着陈塘关百姓的生辰八字。
“他把自己变成了引雷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