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顾景琰看来,我久居深宫,对朝堂上的事情一无所获。
因为不受宠爱,连往后宫朝堂插眼线都做不到。
我出生在边疆,在顾景琰看来,我就是个蠢女人,他担心我上朝了,会闯更大的祸。
而且顾景琰是个成年皇帝,和他互换的是我这个皇后,垂帘听政怕是不行了。
如果效仿前朝,二圣临朝,他又担心我们换回来后,无法在从我手里收回那些权柄,毕竟我身后站着的是沈家。
对把自己推上皇位的沈家,顾景琰是复杂的,沈家有从龙之功却又功高盖主,所以他对我的态度和对沈家一样,时而冷淡时而热切。
无奈之下,他只好跟着我去养心殿,他手把手的帮我剖析朝堂关系,如何批阅奏折。
可是短短三天,怎么能快速学会十几年的帝王术呢,顾景琰有些绝望。
只能哄着我,在朝堂之上听到朝臣吵架,不要管,等他们吵完了,让他们写个折子过来,顾景琰慢慢批。
其他什么都不要说。
其实上辈子我在他身体里呆了将近一年,学他所谓的帝王心术也有一年了,只是因为我爱他。
信他,忠臣与他,才会乖乖的去找吴天师换回来。
我表面乖巧的听懂了。
顾景琰现在没得选择,只能指望我对他的爱。
他也只能相信我。
朝堂上分了几个阵营,他着重说了他外祖家刘家,对沈家则一笔带过。
恐怕他是担心我忽然发疯,给父兄随意升职吧。
刘家是文臣之首,沈家是武将之首。
因为是外祖家,唯一的嫡女也放进宫里做了贵妃,顾景琰是很相信刘家的。
他还跟我说了好几个自己人,都是他手下的势力,让我听不懂的就跟着他们走。
闻言我表面上崇拜,实则内心嗤之以鼻。
刘家虽然是皇帝外祖家,但是他们家仗着家里出了一个太后,一个淑妃,作威作福惯了。
上辈子赈灾,刘家贪墨赈灾粮,导致百姓民不聊生。
后来东窗事发,便随便找了个寒门学子顶罪了。
顾景琰其实知道那几个寒门学子是替刘家顶罪了,但碍于是外祖家,还是包庇了。
刘家在顾景琰的呵护下继续作威作福。
因为是外家,顾景琰几乎是无条件相信他们,朝堂大部分人家也是刘家一派的。
武将嘴笨,说不过文官,是以朝堂之上,基本上是刘家的一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