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路之上,江南的美景如诗如画,青山绿水,白墙黑瓦,让英台目不暇接。
然而,她心中对知识的渴望,对未知的期待,更胜这沿途的风光。
行至草桥亭时,天空忽然飘起了细雨。
英台和书童赶忙到亭中避雨。
此时,一位年轻书生也匆匆赶来。
只见他身着素色长袍,眉清目秀,气质儒雅,手中还握着一卷书。
(那书生一边走进亭子,一边轻轻抖落身上的雨滴,脸上带着温和的笑容 )英台见这书生举止不凡,心中顿生好感。
两人相互打量一番,互通姓名后,得知书生名叫梁山伯,会稽人士,也是前往杭州万松书院求学。
一番交谈下来,二人发现彼此志趣相投,对学问的见解也不谋而合,仿佛相识已久的老友。
(他们站在亭中,时而吟诗对句,时而谈论古今,笑声在雨中回荡 )雨渐渐停歇,天边挂起了一道绚丽的彩虹。
梁山伯与祝英台望着彩虹,心中都涌起一股莫名的情谊。
英台提议:“梁兄,今日与你相遇,实乃缘分,不如我们就在这草桥亭上撮土为香,义结金兰如何?”
梁山伯欣然应允。
(两人相视一笑,神情庄重,一同跪地,对着天地磕了三个响头,从此结为异姓兄弟 )结拜完毕,二人结伴同行,一路上谈古论今,从《诗经》到《论语》,从诸子百家到诗词歌赋,话题源源不断。
英台心中暗自欣喜,能结识如此志同道合之人,此番求学之旅必定更加精彩。
而梁山伯也为能有这样一位才情出众的兄弟而高兴,一路上欢声笑语,不知不觉,便来到了杭州城的万松书院。
第三章:同窗共读万松书院坐落在青山环抱之中,院内古木参天,书声琅琅。
梁山伯与祝英台一同拜见了师长,办理了入学手续,从此成为了同窗好友。
书院的生活充实而快乐,每天清晨,他们随着钟声起床,洗漱完毕后,便来到学堂诵读经典。
课堂上,先生讲解深入浅出,英台和山伯听得如痴如醉,常常提出独到的见解,引得先生连连称赞。
(英台专注地听着先生讲课,时而托腮思考,时而奋笔疾书,眼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 )课余时间,二人常常相约在书院的后园,坐在湖边的石凳上,共同探讨学问。
春日,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