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兵败遭弃大楚王朝,正值多事之秋。
当今皇帝楚桓庸懦昏聩,整日沉迷于炼丹求仙之术,将朝堂政务抛诸脑后。
边疆之外,南陵国蠢蠢欲动,屡屡进犯大楚边境,烧杀抢掠,百姓苦不堪言。
身为摄政长公主的楚璃,眼见国土沦陷、子民受苦,心急如焚。
她虽为女儿身,却有着不输男子的壮志豪情与谋略胆识。
自幼便对兵书战策爱不释手,练就了一身卓越的军事才能。
无奈之下,楚璃只能主动请缨,披挂上阵。
她亲率大楚精锐之师,奔赴前线。
战场上的楚璃,英姿飒爽,指挥若定。
她巧妙运用各种战术,或迂回包抄,或突袭敌后,打的南陵军队节节败退。
几场战役下来,南陵军队闻风丧胆,不敢轻易进犯。
然而,楚璃的赫赫战功却引来了朝中一些小人的嫉妒与怨恨。
以丞相赵崇为首的一干佞臣,平日里只知阿谀奉承、结党营私,见楚璃如此受将士和百姓的拥戴,生怕她威胁到自己的地位。
于是,他们在朝堂之上,不断向皇帝进谗言,诋毁楚璃,说她拥兵自重,意图谋反。
昏庸的皇帝楚桓,本就对楚璃的权势有所忌惮,再加上这些小人的挑拨离间,心中对楚璃的猜忌越来越深。
在一次关键战役中,赵崇等人故意在粮草调配和军情传递上做手脚,致使楚璃的军队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
面对数倍于己的南陵军队,楚璃虽拼尽全力,却终究无力回天,只能无奈战败。
当楚璃率领残军退回京城时,等待她的不是皇帝的安抚与嘉奖,而是皇帝的斥责与惩罚。
那昏君听信谗言,竟将战败的责任全部归咎于楚璃,不顾众臣的反对,决定将她送往南陵国和亲,以换取短暂的和平。
楚璃心中满是悲愤与不甘,她怒目而视,看着那高高在上却昏庸至极的皇帝,质问道:“皇兄,我一心为国,出生入死,为何你要如此对我?
那些奸佞之徒在背后作祟,你却视而不见!”
然而,皇帝楚桓却充耳不闻,只是冷冷地命令她即刻准备启程。
楚璃深知,此刻反抗已无济于事,只能强忍着泪水与怒火,接受了这屈辱的命运。
她暗暗发誓,此仇不报非君子,终有一日,她定要让那些陷害她的人付出惨痛的代价。
第二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