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道:“西门兄弟,我听说你这布庄生意是越来越红火啦,今日特意来给你道喜!”
西门庆连忙放下手中的布料,迎上去说道:“武大郎,多亏了你那日一番话点醒了我,我才有了如今的改变。
以前是我做得不对,你可千万别往心里去。”
武大郎摆了摆手,爽朗地笑道:“过去的事儿就别再提啦,往后咱们和和睦睦的,日子才更有奔头。”
三人围坐下来,相谈甚欢,聊了好一会儿。
末了,武大郎开口说:“西门兄弟,我想着从你这儿进些布料,回去给翠莲做几身新衣裳。”
西门庆一听,立马满口答应,还特意给武大郎挑了几匹上等的布料,又给了个实实在在的优惠价。
与此同时,武松和潘金莲的日子也是过得愈发甜蜜幸福。
潘金莲心思细腻,心灵手巧,把家中事务料理得井井有条,还将家里布置得温馨雅致,一草一木、一桌一椅都透着家的温暖。
武松呢,依旧秉持着他那一身侠义之气,在阳谷县街头巷尾,但凡瞧见不平之事,便会挺身而出,拔刀相助。
日子久了,他在乡亲们心中威望颇高,深受大家的爱戴。
这天,武松外出办事归来,手里拎着一些笔墨纸砚。
潘金莲见了,满心好奇,走上前问道:“武大哥,你买这些做啥呀?”
武松笑着搂住潘金莲,说道:“金莲,如今咱们日子安稳了,我就想着为阳谷县的孩子们做点事儿。
我打算办个学堂,教孩子们读书识字,让他们将来都能有出息。”
潘金莲眼中满是赞许,用力点了点头,说道:“武大哥,你这想法太棒了,我一定全力支持你!”
说干就干,武松马不停蹄地四处奔走。
他一家家地去拜访那些有学识、有见识的先生,诚恳地邀请他们来学堂任教;又挨家挨户地向乡亲们筹集资金。
众人被武松的热情感动,纷纷慷慨解囊。
没多久,一座崭新的学堂便在阳谷县的中心地带建了起来。
开学那天,孩子们像一群欢快的小鸟,蹦蹦跳跳地来到学堂。
他们看着崭新的桌椅、散发着墨香的书本,小脸上满是兴奋与期待。
武松站在学堂门口,看着孩子们一个个走进学堂,心中满是欣慰,仿佛看到了阳谷县未来的希望。
随着学堂的开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