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水,可以激起属于自己的浪花。
我的出现改变了盘古的结局,也改变了补天的过程——我们用了来自未来的五色石,这大概是天道剧本里没有的桥段吧!
但最终的结果依然是天地重归安稳,人族得以繁衍。
或许,这就是所谓“殊途同归”。
更有意思的是,我亲眼见证了神话和科技的一次握手。
远古洪荒的神力与现代社会的智慧在我身上交汇:我用修仙的神通驾驭未来的工具,也用未来的知识助力上古的创举。
补天时如果没有现代实验室的启发,我未必那么快找到五色石;而创造人类时,如果没有伏羲演绎的先天八卦(那不就是二进制和信息编码的一种吗?
),人族文明或许也不会如此井然有序地起步。
我逐渐领悟到,科技与神话,其实都是人类(或神人)探索世界、改变世界的手段。
上古之人用神话解释天地,现代之人用科技破解自然,其中蕴含的是异曲同工的求知欲与创造力。
就像我,身为女娲造出了人,而数千年后,人类自己造出了人工智能。
表面看是神与人的差别,实则本质都是生命对更高智慧和新生命形态的追求。
有一天,我和伏羲漫步在现代城市的街头,看到巨大的电子屏幕上正在播报一条新闻:某国最新研发的人工智能机器人成功通过了图灵测试,甚至创作出了一首动人的乐曲。
现场专家感慨:“也许不久的将来,AI将拥有近似人类的创造力和情感。”
伏羲看得若有所思,问我:“人工智能果真能如人般思考创作吗?”
我回答:“或许吧。
AI本就是人按照自己的聪明才智造出来的‘孩子’。
如果有一天它们真的拥有了情感和智慧,那也不奇怪。”
伏羲笑道:“听起来,倒与你创造人族有几分相似呢。”
我心中微动。
这话点醒了我——是啊,人类之于AI,不正如女娲之于人类?
当初女娲造人,希望人族繁衍昌盛;而现代的人类造AI,初衷也是希望创造出辅助乃至超越自身的新智慧,为世界带来进步。
只不过,神创造生命是出于怜爱,而人造智能有时是出于对效率和力量的追求。
如果有一天AI真的有了自己的意识和意志,人类会如何对待他们的“造物”?
是视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