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手机版

荡歌小说 > 其他类型 > 人在大明,揭开尘封往事郑之龙何春全局

人在大明,揭开尘封往事郑之龙何春全局

老子到来 著

其他类型连载

就在这时,朱雄英又边哭边嚷起来。“你身为大明的太子,得知自己媳妇被害,竟只晓得和小妾寻欢作乐。”“你可知道你两个儿子在东宫过的是啥日子?你晓得吗?”“我小时候,那可是有读不完的书。你们是不是以为读书是件美事?”“可四岁多的年纪,一天读三个时辰的书,这正常吗?”“各位大人,你们自己在衙门处理公事,看各省的奏折,时间久了,难道不会累吗?”吏部尚书陶凯听闻朱雄英的问话,赶忙搭腔。“皇长孙殿下,据微臣所知,您四岁多的时候,安排的课业是《百家姓》吧。”“这似乎也没什么不妥,毕竟《百家姓》是大明的蒙学读物,大明的孩童都在学,好像没啥大不了的!”朱雄英见都到了这节骨眼上,吏部天官陶凯还敢找借口,顿时火冒三丈。“小孩子发育尚未成熟,身体孱弱得很,有...

主角:郑之龙何春   更新:2025-03-06 15:49:00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男女主角分别是郑之龙何春的其他类型小说《人在大明,揭开尘封往事郑之龙何春全局》,由网络作家“老子到来”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就在这时,朱雄英又边哭边嚷起来。“你身为大明的太子,得知自己媳妇被害,竟只晓得和小妾寻欢作乐。”“你可知道你两个儿子在东宫过的是啥日子?你晓得吗?”“我小时候,那可是有读不完的书。你们是不是以为读书是件美事?”“可四岁多的年纪,一天读三个时辰的书,这正常吗?”“各位大人,你们自己在衙门处理公事,看各省的奏折,时间久了,难道不会累吗?”吏部尚书陶凯听闻朱雄英的问话,赶忙搭腔。“皇长孙殿下,据微臣所知,您四岁多的时候,安排的课业是《百家姓》吧。”“这似乎也没什么不妥,毕竟《百家姓》是大明的蒙学读物,大明的孩童都在学,好像没啥大不了的!”朱雄英见都到了这节骨眼上,吏部天官陶凯还敢找借口,顿时火冒三丈。“小孩子发育尚未成熟,身体孱弱得很,有...

《人在大明,揭开尘封往事郑之龙何春全局》精彩片段


就在这时,朱雄英又边哭边嚷起来。

“你身为大明的太子,得知自己媳妇被害,竟只晓得和小妾寻欢作乐。”

“你可知道你两个儿子在东宫过的是啥日子?你晓得吗?”

“我小时候,那可是有读不完的书。你们是不是以为读书是件美事?”

“可四岁多的年纪,一天读三个时辰的书,这正常吗?”

“各位大人,你们自己在衙门处理公事,看各省的奏折,时间久了,难道不会累吗?”

吏部尚书陶凯听闻朱雄英的问话,赶忙搭腔。

“皇长孙殿下,据微臣所知,您四岁多的时候,安排的课业是《百家姓》吧。”

“这似乎也没什么不妥,毕竟《百家姓》是大明的蒙学读物,大明的孩童都在学,好像没啥大不了的!”

朱雄英见都到了这节骨眼上,吏部天官陶凯还敢找借口,顿时火冒三丈。

“小孩子发育尚未成熟,身体孱弱得很,有点风吹草动就容易生病。”

“你说一个四岁的孩子一天读三个时辰的书,这叫正常?”

“看来陶大人真是站着说话不腰疼啊!既然如此,本殿下也得让你尝尝类似的滋味。”

“您老今年快六十岁了吧,精力想必是四岁孩子的十多倍。”

“瞧您这身子骨还算硬朗,说话声若洪钟,肯定乐意陪本殿下做个实验。”

吏部尚书陶凯听了朱雄英这番话,心里 “咯噔” 一下,涌起一股不祥的预感。他望着朱雄英说道。

“皇长孙殿下,什么实验啊?微臣实在是摸不着头脑。”

朱雄英却冷笑一声。

“你很快就会知道了!!!”

说完这话,朱雄英的目光落在不远处的蓝玉身上。

“舅姥爷,这陶大人站着说话不腰疼,外甥孙想让他体会体会那种感觉。”

“从今天起,一个月内,您日夜盯着他,让他三天只能睡两个半时辰。”

“哪怕他不干活都行,就是不能让他睡觉。”

“外甥孙也要让他知晓,四岁孩童一天读三个时辰书的辛苦。”

蓝玉听了朱雄英的话,脸色一沉,一本正经地说道。

“殿下放心,舅姥爷亲自盯着这老家伙,再安排人贴身伺候他,保证让他三天内只睡两个半时辰。”

“看舅姥爷不把他熬趴下,让他还敢站着说话不腰疼。”

吏部尚书陶凯听了朱雄英的话,又瞧见蓝玉正恶狠狠地盯着自己,差点没哭出来。

这一大一小两个家伙也太狠了,这是没打算让自己活命啊。

想到这儿,陶凯 “扑通” 一声跪在地上,哭喊起来。

“陛下、太子殿下救命啊!!!”

“老臣都快六十岁了,这三天只睡两个半时辰,实在是吃不消啊。”

“恐怕用不了几天,老臣家里就得给老臣准备丧事了。”

朱元璋听着陶凯和自己大孙的对话,陷入了沉思。

朱标则看向自己的儿子说道。

“雄英,你这是干啥呢?老尚书都快六十岁了,哪经得起你这么折腾?”

朱雄英见朱标一脸责备的模样,幽幽地说道。

“太子殿下,你到底是不是我爹啊?”

“现在你知道陶大人熬不住了吧?”

“可你有没有想过,你儿子在东宫四岁的时候,一天读三个时辰的书能不能熬得住?”

“你知道我这几年是怎么熬过来的吗?”

“我硬生生练就了睁着眼睛睡觉的本事,那些监督我的宫女、太监见我睁着眼睛看书,才没再折腾我,就这么熬过了这几年。”

“要不然,我能不能活到八岁都难说,恐怕能活到五六岁就算福大命大了。”

“你知道,这都是谁安排的功课吗?”

“你只顾着和你小老婆过二人世界,早就把我和弟弟忘到九霄云外了吧。”

朱标听了朱雄英的话,浑身猛地一颤,差点摔倒在地。身后的秦王朱樉眼疾手快,连忙扶住自己的大哥。

然后,朱樉愤怒地说道。

“大哥,士可忍孰不可忍!只要你一声令下,臣弟这就冲进东宫,活劈了那个狗东西。”

“戕害皇孙,罪同谋反。”

常茂此时也双眼紧盯着朱标说道。

“太子殿下,我姐姐的事情先放一边,雄英的事你打算怎么处理?”

“你要是还护着那人,末将这就自己杀进东宫,宰了那个蛇蝎女人。”

工部侍郎黄子龙听了常茂的话,赶忙说道。

“郑国公,这可使不得啊!”

“擅自闯进东宫杀害皇亲,这可是诛九族的大罪。”

郑国公常茂翻了个白眼,骂骂咧咧地说道。

“来来来,黄大人,你来诛我常茂的九族啊。我姐夫是太子殿下,我干娘是皇后娘娘。”

“我外甥是皇孙朱雄英、朱允熥。”

“二虎手里正拿着刀呢,要不你借来试试,从这现场开始诛灭。”

工部侍郎黄子龙听了常茂的话,脸色瞬间变得惨白,“扑通” 一声就向朱元璋跪了下来。

哭喊着。

“陛下,微臣万万不敢有这个心思啊!!!”

朱元璋见常茂又在太庙闹事,怒声喝道。

“常茂,你够了!”

“咱看在开平王的面子上,昨天你在奉天殿闹腾,都没跟你计较。”

“你今天又在太庙里折腾,是不是想进诏狱蹲几天?”

蓝玉见老朱又开始以势压人,立马不卑不亢地说道。

“启奏陛下,如今事情已经很清楚了,她让年幼的皇长孙殿下承受了不该承受的压力。”

“导致他身体虚弱,鬼知道她后边还有没有使出其他阴招。”

“反正满朝臣工都知道,皇长孙三天前还在皇陵里躺着呢。”

“要是这事都能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以后您还怎么让皇长孙殿下叫您皇爷爷。”

“况且,满朝臣工和皇后娘娘可都看着呢!!!”

朱元璋听了蓝玉的话,刚想开口说点什么,国子监祭酒周海赶忙说道。

“永昌侯,话可不能这么说。她身为太子正妃,只是督促皇长孙殿下多读了几本书而已。”

“或许有些不妥,但绝对谈不上加害皇长孙殿下。”

“毕竟,就算翻遍大明律法,也找不到让人多读几本书就问罪的条款啊。”

“这个理由也太离谱了。”

“至于皇长孙殿下身体不好,病重差点不治的问题,该问罪的是太医院,还有伺候皇长孙殿下的那些下人。”

“怎么也扯不到太子妃身上吧,除非……”

国子监祭酒周海说到这儿,连忙打住了话头,有些话不必说得太明白。

说到这个份上,该懂的人自然都懂了。

就在这时,回来的燕王朱棣却不买账了,连忙说道。

“祭酒大人,你……”


“就是为了让江南士族归顺朝廷。”

“可惜啊,人的欲望是无穷无尽的,这第一步就走错了。”

“吕本的女儿入宫,让他们看到了希望,觉得可以通过和平演变,让他们这一脉的皇子登上皇位。”

“然后,我母妃就出事了,接着我也遭了殃。”

“如果我没猜错的话,下一个遭殃的不是允熥,就是你了。”

“当然,这事儿他们肯定会慢慢来,不然容易露出马脚,但这其实都没什么意义,因为结果都一样。”

马皇后听了自己大孙的话,脸色也变得凝重起来,最后看向朱标说道。

“标儿,瞧瞧你们父子俩干的好事,还美其名曰稳定朝堂。”

“实际上,这党争就是你们父子俩挑起来的。”

“还把雄英和他母妃都牵扯进来了。”

“你们以后打算怎么收场啊???”

“解决一个吕氏倒不难,可那么庞大的文官集团,该怎么处理呢?这里面牵扯的官员太多了。”

朱标听了马皇后的话,一时语塞,不知道该说什么好,因为他心里清楚。

只要吕氏一死,朱允炆身后的靠山就会轰然倒塌。

那群江南世家的官员们,努力了这么久,一下子就失去了扶持的目标。

这下,恐怕他们又要抱成一团,想方设法自保了。

想到这儿,朱标连忙说道。

“母后,江南士族的那些官员们,追求的无非就是功名利禄,这些朝廷都能满足他们。”

“所以,当初儿臣才和父皇一起,把这江南士族给扶持起来了。”

“如今,就算查出吕氏有罪,只要不大肆屠杀,这格局已经形成了。”

“等到这大明江山交到雄英手里的时候,肯定就没那么多刺儿头了。”

“让淮西一脉和江南士族自己斗去,这样皇帝才能高枕无忧,要是他们没了目标。”

“肯定会把矛头都对准皇帝,那才是真正的灾难。”

“母后,这才是儿臣......”

“母后,这才是父皇和儿臣这十几年一直在忙活的事儿。”

“为了这事儿,太多不该死的人都没了。”

“雄英,你作为父王的长子,将来可是要继承这大明江山的,眼光得放长远,得着眼整个天下。”

“可不能仅仅只想着为你母妃报仇。”

朱雄英听了朱标的话,忍不住翻了个白眼说道。

“父王,那是你们的理政方法,可不是我的。我将来理政,可不需要杀掉一位功臣。”

“那些江南士族培养出来的文人仕子,也都有他们的用处。”

“正所谓,天生我材必有用,哪怕他是个‘垃圾’,也有‘垃圾’的用处。”

“爹,你和陛下,算了,还是叫他皇爷爷吧。”

“他好歹还给咱帮了点忙,同意咱搞阴司审案了。”

朱雄英看着朱标说道。

“爹,你们忙活一辈子,到底图个啥呢?说不定还没我以后干得好呢,现在看着你们折腾,我这心里可真是累啊。”

“不过,以后的事儿以后再说,先把这阴司审案的事儿处理好。”

很快,到了第三天的落日时分,东宫门口的枉死城和阎王殿就全部搭建好了。

当天晚上凌晨,马皇后的贴身女官玉儿,神不知鬼不觉地安排人把两个香炉给调了包。

这加了料的香炉可厉害,还没半盏茶的工夫,就把吕氏给熏得晕晕乎乎的。

接着,又给她灌了一碗麻沸散,然后,两个香炉被撤了出去,玉儿临走的时候,还打开了窗户。

一刻钟之后。

吕氏迷迷糊糊地醒了过来,只感觉自己浑身软绵绵的,一点力气都没有。


说完这话,朱雄英直接看向常茂说道。

“舅舅,咱们得马上进宫,把这事儿向陛下禀报。”

“咱们可就只有两天时间了,再晚可就来不及了。”

就这样,开济在隔离牢房前准备了好多沙子和木柴,就等着时间一到,把牢房里的那姐弟俩给烧了。

此刻,常茂带着朱雄英正快马加鞭地往皇宫赶。

还在镇守皇宫的蓝玉看到这一幕,连忙想问问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可惜,只得到常茂一句话。

“舅舅,待会再给你解释,实在是没时间了,现在我们得先去见陛下。”

很快,朱雄英和常茂就来到了奉天殿。朱元璋看到他们两人来了,连忙责备道。

“常茂,宫里的隐患还没排查出来呢。”

“你怎么把咱大孙带回来了?”

朱雄英却是一脸焦急地说道。

“吕家的玉石俱焚计划,已经查清楚了,而且还得到了吕氏姐弟的亲口承认。”

“孙儿这次回来就是向皇爷爷禀报这件事的!”

朱元璋听了朱雄英的话,和正在处理奏章的朱标对视了一眼,然后郑重地说道。

“雄英啊!!!”

“瞧你满头大汗的样子,他们到底搞了哪些鬼,别着急。”

“跟皇爷爷还有你父王好好说说。”

朱雄英听了朱元璋的话,这才叹了口气说道。

“皇爷爷,出大事了!吕氏家族最后的杀手锏根本不是什么死士,而是他们核心家族的骨干。”

“人手一份天花病毒的汁液。”

“他们家族的三十多处宅院,还有他们自己身上,全都涂抹了不少天花病毒。”

“如今已经过去五天了,这几天又正值夏季,大量的人都跑去菜市口看热闹。”

“恐怕不少人都已经成了天花病毒的携带者了。”

“还有那天二虎将军动用的锦衣卫,恐怕也有不少人被感染了。”

朱元璋听到这个消息,感觉天都要塌下来了,整个人精神一阵恍惚,连忙看向朱雄英说道。

“大孙,这可是惊天动地的消息啊,这可威胁到整个京畿地区的安全。”

“你告诉皇爷爷,你到底是听下面人说的,还是他们亲口告诉你的?”

“这可是瘟疫,没有确凿的证据,可不能乱说。”

朱雄英听了朱元璋的问话,也一脸严肃地说道。

“自从,吕承泽那混蛋威胁要除掉九成的皇族和百官,我就一直在琢磨这个事儿的真实性。”

“要是他是个疯子,那这可能就是个玩笑。”

“但这老小子可是咱们大明前任的太常司卿,怎么可能是个疯子呢。”

“所以,孙儿就暂且相信他说的是真话。”

“可他都已经落网了,还叫嚣着要拉着我们陪葬,总得有点依仗吧!”

“他又不是雷公电母,超自然力量咱就别想了。”

“最大的可能是刺杀、地震、长江洪水,甚至叛军,孙儿都想到了。”

“但想了半天,咱大明目前还没有这些方面的大顾虑,一直到看到舅舅府邸里一个女下属生病的时候。”

“孙儿才恍然大悟,他们最大的可能是用毒。”

“但普通的毒素不可能让皇族和百官死掉九成,思来想去,就只能是天花这种传染病了。”

“所以,今天孙儿让刑部尚书开济把吕氏两姐弟带进了一间独立的监牢。”

“然后,这不,稍微一诈他们,他们就全招了。”

“那简直就是竹筒倒豆子,啥都吐出来了。”

朱标却是脸色十分难看地说道。

“他们这是眼看着亲族被屠杀,最后的手段又被你猜出来了,这才萌生死意。”


可一旦她死了,咱那朱允炆没了靠山,江南文臣的希望肯定也就破灭了。

费了好大劲才压制下去的淮西一脉的骄兵悍将,恐怕又要开始嚣张跋扈了。

朱元璋想到这儿,压根没搭理吕氏,目光反而落在了开济的身上,沉声说道:

“刑部尚书开济,你主管刑部,就凭如今的这些证据。”

“这皇长孙朱雄英被谋害一案,该怎么审判?”

开济一听,他们还没审完案呢,朱元璋就打算结案了,心里那叫一个无奈,苦笑着想道:

“看来,陛下还是没下定决心对江南士族动手啊。”

想到这儿,开济赶忙说道:

“启奏陛下,根据目前掌握的证据,这东宫太监张康负责保管皇长孙的玉碗。”

“结果玉碗上出现了毒素,不管他是不是主谋,都得诛九族。”

“可巧了,十天前东宫的另一名太监齐秦,和这太监张康打架斗殴。”

“直接把关键的罪人张康给打死了,导致朝廷查案陷入了困境。”

“所以,打死朝廷重要钦犯,不管他是不是故意的,最轻的处罚也得诛灭全族。”

“至于皇长孙殿下的侍女冯玲儿,作为皇长孙殿下的贴身婢女,没有尽到试毒的责任。”

“害得皇长孙殿下差点丢了性命,也得诛灭全家。”

说到这儿,开济看向太子妃吕氏,停顿了一下,一时不知道该说啥好。

朱元璋看到开济一脸纠结的样子,沉声说道:

“有什么话就直说,今天咱把审案权交给了你开济,你要是敢徇私枉法,咱直接拿你顶罪。”

朱元璋这话一出口,文武百官的目光 “唰” 地一下全都集中在了开济身上。

开济这下可有点慌了神,在心里破口大骂道:

“朱扒皮,你这干的是人干的事儿吗?”

“这最后一步,哪是我一个刑部尚书能决定的呀?”

“判得轻了,淮西一脉的将军们能直接把我给收拾了,要是判得重了,这些年我拿的那些好处。”

“肯定会被以吏部尚书陶凯为代表的文官集团给抖落出来。”

“要知道,如今大明贪墨六十两银子就要被剥皮萱草,这他娘的左右都是个死啊。”

“这可咋整啊?”

然而,有些事情不是想躲就能躲得过去的。

正当朱元璋和百官等得都有点不耐烦的时候,开济突然灵机一动,赶忙向朱元璋奏报道:

“启奏陛下,按照大明律法,目前确实没有证据能证明太子妃参与了此事。”

“但是,她身为东宫的女主人,本就该为太子殿下扫除一切后顾之忧。”

“如今,东宫竟然发生了谋害皇长孙的事情,一个管理不善的罪名她是逃不掉的。”

“更何况,受害的还是大明帝国的继承人,必须得处罚。”

“微臣建议,把太子妃吕氏圈禁在东宫,没有旨意不准外出。”

“同时,根据微臣的经验,谋害皇长孙的凶手绝不可能只是两个太监和一个宫女就能做到的。”

“微臣建议继续查下去,等挖出幕后黑手了,再结案。”

朱元璋听了开济的话,沉声说道:

“诸位臣工,你们觉得刑部尚书开济的判案怎么样,觉得公平合理不?”

然而,不少大臣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不知道该怎么回答。

最后,朱雄英站了出来,语气低沉地说道:

“这案子判得可真‘公平’啊,事到如今,该灭口的都差不多灭完了吧。”

“刺杀皇长孙的事儿,就让太监和宫女来背锅,真正的主谋却逍遥法外。”


“你如今啊,根本不可能靠近得了东宫!”

“何况,就算真能靠近东宫,郑国公你拿自己去换了那位,那也太不划算了。”

“最管用、最有效的办法,还得是让陛下痛下决心去查案。”

“这才是上上策!!!”

“废话!”

常茂听到姚广孝的话,气得恨不得把他那锃亮的光头敲得满头大包,骂骂咧咧地说道:

“大师,你又不是不知道,陛下要是愿意查这个案子,四年前就查得清清楚楚了。”

“指望他查案,恐怕能把黄花菜都等成干菜了!”

“如今这局势,我们必须得自己想办法解决!”

姚广孝却依旧一脸淡定,气定神闲地说道:

“任何人都有软肋,都有不得不面对的局面,陛下也不例外。”

“如今皇后娘娘已经出手,这就是给陛下提个醒,在先太子妃常氏的问题上,他可不能再模棱两可、犹豫不决了。”

“否则必定会和淮西一脉离心离德,让自己失去将士们的拥戴。”

“当然,我们的陛下向来都是一人独揽大权,如今更是连丞相都给裁撤了。”

“对于军队也有着极高的掌控力。”

“他觉得,只要自己还在位,不管是牛鬼蛇神,还是魑魅魍魉,都得老老实实、安安心心地给他干活。”

“所以,他轻易不会推翻自己的决定。”

“哪怕是先太子妃出事也是一样,不过此次皇长孙殿下出事,应该是触碰到了陛下的底线,也就是逆鳞了。”

“但是,陛下就算是要给皇长孙殿下讨回公道,也不会让朝局失去平衡。”

“所以,真要让陛下下定决心查案,必须得对症下药。”

“让陛下不得不查!”

常茂听到姚广孝这么一说,低头沉思了起来,最后语气低沉地说道:

“看来,如今只有一个办法了,去太庙状告陛下,茂大爷就不信陛下还能硬撑着不查案。”

朱雄英听到常茂的话,连忙说道:

“这个办法好呀,我要去太庙告诉我娘和外公,陛下是如何处事不公的。”

“他要是再不审案,我就一头撞死在太庙之上。”

“让老朱头遗臭万年!!!”

燕王朱棣听到朱雄英的这个办法,脸皮直抽抽,心想自己大哥要是知道自己生了这么个坑人的玩意儿。

还不得当场被气死。

想到这里,燕王朱棣连忙说道:

“大侄子,这可使不得啊,万一真出了什么事可咋办,到时候后悔都来不及了!”

朱雄英听到朱棣的话,一脸伤感地说道:

“四叔,如果小侄去太庙告状,都唤不醒陛下的良心,那小侄还活着有什么意思呢?”

“毕竟小侄我可以叫醒一个睡着的人,却永远叫不醒一个装睡的人。”

就这样,正堂内的几个人听到朱雄英的话,都陷入了沉默。

最后,常升说道:

“雄英,你放心,舅舅不会让你出事的。”

在座的诸位各自散去,燕王也带着姚广孝离开了开平王府。

燕王府的正堂里,朱棣屏退了左右侍从,目光落在姚广孝的身上,语气沉稳地问道:

“大师,如今这局势该怎么办呀?”

“我那大侄子死而复生,我们是不是不能再置身事外了,毕竟东宫那一位可不是什么善茬。”

姚广孝思索了片刻说道:

“燕王殿下,你是皇长孙殿下的叔叔,如今皇长孙殿下差点被害,陛下肯定对她厌恶到了极点。”

“你明天上早朝可以配合淮西武将一脉,一起攻击她。”

“在外人看来,王爷您这是在维护大侄子,就算不能为皇长孙翻案。”

“陛下也肯定不会怪罪你。”

燕王朱棣听到姚广孝的话,也是连连点头表示赞同。

次日,奉天殿朝会上,常茂刚一上朝就紧紧盯住了刑部尚书开济,语气低沉地问道:

“刑部尚书开济大人,关于先太子妃被谋害一事,你调查得怎么样了?”

“你可千万别告诉咱,你忙活了一天了,啥结果都没查出来!”

开济听到常茂的话,心里疯狂吐槽、破口大骂道:

“郑国公,你是真不懂还是装糊涂啊,这先太子妃的事情是一天时间就能查得明白的吗?”

“何况,要不要查明白,还不是陛下一句话说了算吗?”

“但是,这些话可不能拿到台面上说。”

这时候,开济一脸无奈地说道:

“郑国公,你放心,开某身为刑部尚书,这是责无旁贷的事情,一定会把这凶手绳之以法。”

“昨天一下早朝,下官就定了一口楠木棺材,要是查不出来凶手,开济我愿意拿这条命谢罪。”

吏部尚书陶凯听到开济的话,瞬间有点慌了神,心里暗自骂道:

“开济这个老混蛋这次不会来真的吧,都他娘的开始赌命了?”

想到这里,吏部尚书陶凯连忙说道:

“开济大人,你虽然身为刑部尚书,但是此案发生在四年以前,想要查清楚。”

“恐怕会有不少波折,你还是尽力而为吧!”

然而,燕王朱棣直接跳了出来,黑着脸说道:

“陶大人你这么说的话,本王可就不爱听了,前太子妃的事情,时间有点长了不好查。”

“不过,本王的大侄子异常得病,最后差点丢了性命,可就是眼前刚刚发生的事情。”

“本王的大侄子昨天亲口说了,在他查到他母妃有可能死于阴谋的时候。”

“他就开始得病,这他妈的也太巧了吧!”

“到最后,本王那可怜的大侄子直接被送进皇陵,母子二人都不明不白地出了事。”

“这里面要是没有阴谋,本王打死都不信。”

“戕害皇长孙,这罪同谋反啊!”

“陶大人,您可是我们大明的吏部天官,你不会以为本王大侄子这冤案也查不出来吧。”

“你们要是查不出来,本王自己去查。”

“到时候查到哪家就是哪家,通通按谋反论处!”

朱元璋看到自己家的老四对着陶凯火力全开,心里也是气得直骂:

“这群狗东西下手也太狠了,连自己的大孙都敢动手,真是活得不耐烦了。”

“闹得现在自己的大孙,都不愿意认自己这个爷爷了,都是这群狗日的造的孽。”

“要不是还需要这群人制衡淮西一脉,非得把他们全给砍了不可,然而,自己是大明的皇帝。”

“不能让情绪影响自己的判断。”

想到这里,朱元璋连忙说道:

“老四,好了!”

“咱大孙受的委屈咱能不知道吗,昨天咱不是让刑部尚书开济,去调查此事了吗?”

“你就别在这里添乱了!!!”

燕王朱棣满脸不服气地说道:

“父皇,您要是四年前这么说,儿臣一定听您的话,但是这刑部尚书开济蠢笨无能。”

“先太子妃的事情,查了四年多的时间,还不如儿臣母后查了半个时辰的成果。”

“这事情要是交给他,恐怕没有七八年,铁定是查不明白了。”

朱元璋听到这里,嘴角不停地抽搐。

还没等他说些什么,二虎焦急万分地冲进奉天殿,神情凝重地说道:

“启奏陛下,不好了,皇长孙殿下他......”

相关小说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