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作业,因对剧本理解不同,苏悦和国外同学产生分歧,对方认为她的东方思维过于保守,不适合这部西方经典剧目。
苏悦委屈又不甘,打电话向我哭诉。
我耐心安慰:“宝贝,文化差异是挑战更是机遇,把你的理解讲清楚,用实力证明。”
苏悦调整心态,查阅大量资料,深入剖析角色,在排练时,她结合东方哲学对角色内心进行全新诠释,让原本扁平的人物立体起来。
演出当晚,她的表演惊艳全场,掌声雷动,同学们对她刮目相看,还收获了教授的高度评价。
在学校,苏悦还结识了来自不同国家的好友,他们一起组建了跨文化戏剧社团,尝试融合各国戏剧元素创作新作品。
社团筹备的首场演出,主题是“世界的交汇”,苏悦负责核心剧本创作。
她将中国戏曲的写意手法、日本能剧的仪式感与西方现代戏剧的表现形式相融合,过程中不断推翻重来,压力巨大。
就在首演前一周,主要演员因意外受伤无法参演,演出陷入僵局。
苏悦心急如焚,和团队四处寻找替补,可时间紧迫,合适人选难觅。
关键时刻,一位日本留学生毛遂自荐,他虽没参演过这类融合剧,但对表演充满热情且基本功扎实。
苏悦迅速调整排练计划,日夜陪着他磨合。
首演那天,剧场座无虚席。
舞台上,独特的表演形式、多元的文化碰撞,让观众沉浸其中。
演出结束,全场起立鼓掌,不少观众感动落泪。
这次成功让社团声名远扬,接到多个国际戏剧节的邀请。
而我这边,话剧工作室迎来成立十周年。
为纪念这个特殊时刻,我决定排演一部大型史诗话剧《时代的轨迹》,以一个普通家庭四代人的经历折射时代变迁。
剧本创作耗时两年,我走访各地,收集大量真实故事和历史资料。
排练时,新老演员汇聚,为呈现最佳效果,大家反复揣摩角色。
剧中有场战争戏,场景宏大,特效和动作设计难度高。
负责特效的团队起初方案达不到预期,道具制作也出现问题。
我和团队日夜坚守,和特效师、道具师反复沟通,重新设计。
演出前一天,主演突发急性肠胃炎,无法登台。
紧急之下,我启用备用演员,她虽经验稍欠,但一直默默钻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