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这一年对于 44 岁的李清照来说,无疑是人生中的一个巨大转折点。
“靖康之变”犹如一场噩梦,瞬间将北宋朝廷推向了崩溃的边缘,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南宋时代就此拉开帷幕。
彼时,李清照肩负着一项艰巨的任务——押运整整 15 车珍贵无比的书籍和器物。
她一路艰难前行,终于来到了镇江。
然而,命运似乎总是喜欢捉弄人,就在此时,张遇率领叛军攻陷了镇江府,原本负责守卫镇江的大臣钱伯言竟然胆小如鼠,毫不顾念城中百姓与职责所在,毅然决然地弃城逃跑。
面对如此混乱不堪、危机四伏的局面,一般人恐怕早已惊慌失措,但李清照却展现出了超乎常人的智慧和勇气。
在那兵荒马乱之中,她临危不乱,凭借着自己的聪明才智和果敢决断,成功地保护住了这批堪称稀世珍宝的书籍器物,并历经千辛万苦,最终于建炎二年春天将它们安全押抵到了江宁府。
与此同时,以宋高宗为首的南宋朝廷内部却是另一番景象。
那些妥协投降派们,只知道找各种借口推脱责任,声称当时局势危急艰难,以此为由坚决拒绝主战派提出的北进中原、收复失地的主张,反而一味地委曲求全、言和苟且偷安。
这种行径令李清照感到无比愤怒和失望,她心中的爱国之情如熊熊烈火般燃烧起来。
于是,这位才华横溢的女词人拿起笔杆,用犀利的诗句抒发着内心的不满和批判。
其中就有“南来尚怯吴江冷,北狩应悲易水寒”这样饱含深意的句子,借指南迁之人对南方寒冷气候的畏惧,实则暗讽南宋统治者的懦弱无能;还有“南渡衣冠少王导,北来消息欠刘琨”这句诗,则痛斥朝中缺乏像东晋名臣王导那样能够力挽狂澜、稳定大局的贤臣,以及缺少像西晋将领刘琨那般英勇善战、保家卫国的猛将。
彼时的岳飞正在刘浩手下当差。
那年,岳飞接到刘浩下达的指令后,率领着一支由三百名精锐骑士组成的骑兵小队,如疾风般朝着李固渡疾驰而去。
他们肩负着重要的侦察任务,要深入敌军腹地,探寻金兵的动向和虚实。
当这支小队行至侍御林时,突然前方尘土飞扬,马蹄声阵阵传来。
原来是一队金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