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笔盛行的时代,使用钢笔的他显得与众不同。
突然,笔尖顿住。
“第三组数据,”他抬头时眼尾微眯,“抗穿透系数波动超过5%,你们用的模拟弹头是北约标准制式?”
我喉咙发紧:“现阶段确实参考了国际通用......现代战场流弹类型至少十七种。”
他屈指敲了敲桌面,震得咖啡泛起涟漪,“苏工,实验室数据和士兵的命之间——”钢笔重重划过头顶的数据,“隔着血淋淋的现实。”
会议室死寂一片。
宋副总的冷汗滴在会议纪要上,洇湿了“军企合作”四个字。
我深吸了一口气,按下翻页笔,幕布切换成密密麻麻的演算公式:“林少校说得对,所以我们在第四阶段引入了动态模拟算法。”
走到他身边时,闻到他领口淡淡的军装特有的香味,“弹道轨迹、破片速度、着弹角度,每个变量都在重新解构防护矩阵。”
他身体微微前倾,作战靴擦过我的高跟鞋:“像解地理大题?”
他有点开玩笑的说道,缓解了我此时的紧张。
我指尖发颤,红点晃过他喉结:”比那个——复杂一点。”
空调突然加大送风,纸页哗啦啦飞散。
我们同时弯腰去捡,脑门“咚”地撞在一起。
他军帽滚落桌底,露出剃得极短的鬓角。
我僵在原地半天才脱口而出。
“没事吧?”
他揉着额角闷笑,“苏老师头槌功力见长。”
哄笑声中,宋副总长舒一口气。
我却盯着他捡帽子的背影,突然看清他后腰处的异样——军装下隐隐凸起长方形轮廓,是医用腰托的形状。
尽管目前的研究项目还不是很成熟,不过军方给了我们研究所足够的信任和时间。
“接下来的时间,请苏老师多关照。”
他重新戴好军帽,阴影遮住眼底所有情绪,“我的邮箱写在参会证背面。
有问题我们可以通过邮件联络。”
散会时暴雨倾盆。
我摸出包里的伞,发现包内不知何时被塞了张便签。
凌厉字迹劈开雨幕:“周六下午三点,陆军总院复诊。
顺路的话,聊聊弹道轨迹?”
雨点砸在钢化玻璃上,映出我通红的耳尖。
远处军牌吉普碾过水洼,尾灯在雨帘中晕成朦胧的光团,像极了当年教室窗外,那个被雨水泡发的黄昏。
第二章:九月雨痕,初遇光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