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国内改革阻止八国联军侵华后,李天云在光绪帝的支持下,开始在国内推行全面改革。
在工业方面,他们首先计划在沿海地区建立现代化的工厂。
李天云深知,若要让改革顺利推进,仅靠航母上带来的先进设备和技术资料远远不够,还需要本土专业人才的支持。
然而,上哪儿去寻找既懂技术又有热情投身改革的人呢?
这让李天云犯了难。
一天,李天云正在天津港附近的一处空地,看着规划中的工厂选址发呆。
这时,一个穿着朴素、气质儒雅的中年人走到他身边,微微欠身说道:“阁下可是那位带领神奇战舰拯救国家的李舰长?”
李天云转过头,看着眼前的人,只见他目光炯炯,神情中透着一股沉稳和睿智,便礼貌地回答:“正是在下,不知先生是?”
中年人微笑着自我介绍道:“在下詹天佑,久仰李舰长威名,听闻您要在国内推行改革,建立现代化工厂,心中十分钦佩,便冒昧前来拜访。”
李天云一听是詹天佑,顿时眼前一亮。
他早就在历史书上了解过这位杰出的铁路工程师,知道他有着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卓越的实践能力。
“原来是詹先生,真是幸会幸会!
我正愁缺乏像您这样的专业人才来协助改革呢。”
李天云激动地握住詹天佑的手。
詹天佑接着说:“李舰长,我这些年一直在研究铁路和工业技术,也深知国家如今的困境。
您带来的先进理念和技术,让我看到了国家富强的希望。
我愿尽我所能,为这改革大业出一份力。”
李天云大喜过望,连忙说道:“詹先生有此心意,实乃国家之幸!
如今这工厂的建设和布局,我正毫无头绪,还望先生能多多指点。”
詹天佑点点头,和李天云一起走到规划图纸前。
他仔细地看着图纸,一边看一边说道:“李舰长,工厂的布局要考虑到原材料的运输、生产流程的衔接以及产品的输出。
我们可以采用流水线作业的方式,提高生产效率。
比如,将原材料仓库设置在靠近运输通道的地方,方便货物的装卸;各个生产车间按照生产流程依次排列,减少物料的搬运距离。”
李天云听得连连点头,对詹天佑的专业见解十分佩服。
在詹天佑的指导下,工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