壁画前站了整夜,脑海中不断浮现出与周砚川相处的点点滴滴。她知道,周砚川即便离开了,也用这种方式永远地陪伴着她。
从那以后,沈知意全身心地投入到了周砚川未竟的事业中。她接手了所有未完成的修复项目,凭借着自己的专业知识和对文物修复的热爱,以及对周砚川深深的思念,努力地让一件件文物重焕生机。在博物馆的展厅里,她在那件熟悉的汝窑素瓷枕旁,郑重地添上了周砚川倾尽心血拍下并修复的官窑贯耳瓶。每当夕阳的余晖斜斜地照进展柜,两道金缮痕迹在光线下交相辉映,那蜿蜒曲折的金线仿佛在诉说着他们曾经纠缠的命运,又像是他们的爱情在岁月中留下的永恒印记。
日子一天天过去,沈知意将自己的全部精力都奉献给了文物修复事业。她在博物馆里忙碌着,指导年轻的修复师,传授他们修复技艺,希望能将周砚川的精神传承下去。然而,岁月不饶人,九年后的寒露那日,当清晨的阳光洒进博物馆时,助手发现沈知意伏在修复台上,已经永远地睡去了。
她的左手紧紧攥着那枚瓷月亮项链,那是周砚川送给她的最珍贵的礼物,承载着他们的爱情与回忆;右手则压在最新修复的唐代铜镜上。铜镜的镜面映着窗外的梧桐树,落叶在微风中飘落,竟在不经意间堆出了一个模糊的 “川” 字,仿佛是周砚川跨越时空的温柔回应。
人们在清理沈知意的遗物时,发现了她常年佩戴的银镯内壁刻着一个微型二维码。怀着好奇与敬畏的心情,有人拿出手机扫描了二维码。刹那间,一段全息影像出现在众人眼前 —— 周砚川在初遇的宋代展厅里转身微笑,阳光透过玻璃穹顶洒在他身上,梧桐叶正轻盈地落在他的发梢,二十三岁的沈知意红着脸递出讲解册,眼中满是羞涩与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