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何止一倍?更重要的是,工作地点就在校内,不再消耗路途时间和精力。简直是一举多得。
她一路小跑回到教室,心里乐开了花。下课后,她第一时间去找曲兰,把好消息告诉了她。曲兰又惊又喜,夸张地说:“哇,你这么拼,老天都帮你!恭喜恭喜!”
两人对视哈哈一笑,好像驱散了盛夏的暑气。
第十一章:借书处的日常
当天下午,她带着副校长写的介绍信,来到校图书馆报到。图书馆坐落在校园东侧的一幢两层小楼,外墙斑驳,却有浓郁的书卷气息。门口挂着一块老旧的木牌,上面写着“安庆中学图书馆”。
一进门,扑面而来的是淡淡的纸张霉味与油墨香气。各种书籍整齐地排在木制书架上,过道狭窄昏暗,却给人一种沉静的感觉。
“有人吗?”她轻唤。 里头传来脚步声,一个年过五旬、花白头发的老者走出来,正是沈馆长。他眯着眼看她:“你就是新来的勤工俭学学生?”
“是,我叫沈秋月。李副校长让我过来,负责借阅登记。” 沈馆长取下老花镜,仔细审视她:“好,说话声音大点儿,我耳朵不好使。你以前做过这类活儿没?”
她摇摇头:“没有,但我会努力学。老师,您多指教。” 沈馆长把她带到一张旧桌子旁,指着堆满表格和大本账簿的桌面说:“这些是借阅登记册,你要按时间先后把学生借的书、还的书,都详细记录。谁逾期了,就在旁边记上‘逾期’二字。每周我会来检查一次。做得好就行,做不好就别怨我轰你走。”
她忙不迭点头:“明白,我会认真登记的。” 沈馆长又带她参观了两排大书架,告诉她某些珍贵或高价值的书籍要锁在专门柜子里,借出时需先核验对方学生证或教师证,才准放行。日常借还的课外书、杂志等就放在开放区域,同学们自取后到她这里盖章登记即可。
“这大本是登记册,这本是补充的还书记录。你都得看牢。有人要一口气借十几本?不行,最多借三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