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她转身望向昏迷的萧煜,眼中满是深情与坚定,“我要这万里江山,做医他的药引。
在我心中,他的安危比这所谓的复国更为重要。”
顾清之愣住了,他看着苏瑾,心中五味杂陈。
他明白苏瑾的选择,也理解她对萧煜的深情。
但作为医者,他也深知这其中的艰难。
暗河在脚下轰鸣,仿佛在为这一切的变故发出怒吼。
顾清之忽然将药箱砸向机关,石门轰然闭合。
在石门闭合的刹那,他回头看向苏瑾,笑得温润如玉:“当年你说宫墙外的梅花更艳,我去替你看看。
苏小姐,保重。”
苏瑾望着那渐渐闭合的石门,泪水再次模糊了双眼。
她知道,顾清之这一去,或许他们再也无法相见。
但此刻,她的心中只有一个信念,那就是治好萧煜,守护他们的未来。
此后的日子里,苏瑾带着萧煜四处寻找能治愈他的方法。
他们隐姓埋名,在民间辗转。
苏瑾亲自为萧煜煎药、换药,悉心照料。
而萧煜,在昏迷中偶尔会喃喃自语,呼唤着苏瑾的名字,仿佛只有她的存在,才能让他在黑暗中找到一丝光明。
经过无数个日夜的努力,萧煜的身体终于逐渐好转。
他的视力也慢慢恢复,当他再次睁开双眼,看到苏瑾那憔悴却又满含喜悦的面容时,心中的感动与爱意如潮水般涌上心头。
“瑾儿,辛苦你了。”
萧煜轻轻握住苏瑾的手,声音还有些虚弱。
苏瑾看着他,眼中满是温柔的笑意:“只要你能好起来,一切都值得。”
随着萧煜的康复,他们开始暗中谋划。
苏瑾凭借着自己的智慧和勇气,联合了一些忠义之士,逐渐组建起一股力量。
而萧煜,也凭借着曾经在宫中积累的人脉和威望,暗中联络各方势力。
新帝登基第三年的初雪,翰林院呈上《山河志》。
扉页夹着的干枯梅枝上,朱笔小楷批注:“治世如侍梅,七分铁骨,三分柔肠。”
此时的萧煜,已经重新夺回了皇位。
他坐在龙椅上,看着这份《山河志》,心中感慨万千。
年轻的帝王在梅林深处驻足。
汉白玉碑无字,只雕着并蒂双梅,恰似那日苏瑾跪在雪中的模样——左手持虎符镇南疆叛乱,右手握银针救北地瘟疫。
这些年,苏瑾不仅在他身边悉心照料,还在国家大